至維揚即事原文
維舟易馬策巡韁,古寺先因到上方。
更復花宮命輕舫,遂由溪路至行堂。
山情水態還如舊,巷舞戶歌覺倍常。
在此即當言此處,民風須識尚輕揚。
詩詞問答
問:至維揚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至維揚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至維揚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
2. 舟行至揚州城北易馬先詣上方寺瞻禮遂由陸路至香阜寺易舟
參考注釋
維舟
(1).古代諸侯所乘之船。維連四船,使不動搖,故稱。《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諸侯維舟。” 郭璞 註:“維連四船。”
(2).泛指帝王貴族所乘之船。 唐 趙彥昭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六龍齊軫御朝曦,雙鷁維舟下緑池。”
(3).繫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韋宥》:“行次江館,其家室皆已維舟入亭矣。”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皇舅墓》:“維舟上讀半磨滅,使君乃緣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記》:“望見有石壁甚峭峻,維舟登岸,尋之得一尼菴。”
馬策
馬鞭。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上》:“夫武臣 張耳 、 陳餘 杖馬策下 趙 數十城。” 宋 秦觀 《送李端叔從辟中山》詩:“念君遠行役,中夜憂反側。攬衣起成章,贈以當馬策。” 清 蒲松齡 《嶗山觀海市作歌》:“直將長袖捫三台,馬策欲撾天門開。”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花宮
(1).指佛寺。 唐 李頎 《宿瑩公禪房聞梵》詩:“花宮仙梵遠微微,月隱高城鐘漏稀。” 唐 李白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詩:“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參見“ 花雨 ”。
(2).猶仙界。 清 龔自珍 《如夢令》詞:“本是花宮么鳳,降作人間情種。不願住人間,分付藥爐煙送。”
輕舫
猶輕舟。《南史·齊魚復侯子響傳》:“輕舫還闕不得,此苦之深,唯願矜憐。” 清 嚴繩孫 《發維揚》詩:“輕舫春流上,煙光浄客衣。”
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寥寥遠天靜,谿路何空濛。”
至行
卓絕的品行。《晉書·朱沖傳》:“少有至行,閒靜寡慾,好學而貧,常以耕藝為事。”《南史·沉顗傳》:“ 顗 字 處默 ,幼清靜有至行。”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書》:“伏惟閣下以直道相先帝,雖已不在政事之地,然純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
山情
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始寺》:“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是以山情野興之士,游以忘歸。”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原甫廳壁許道寧山水》:“山情水思半軒間,試問來居有底閒。” 明 李夢陽 《澗富嶺赴安福》詩之二:“山行忽百里,步步山情新。”
水態
猶言水上景色。 唐 蘇頲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山光積翠遙疑逼,水態含青近若空。” 唐 杜牧 《齊安郡晚秋》詩:“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清 何紹基 《別濟南》詩之二:“水態山容似客忙,誰從漁父問行藏。”
如舊
如故;跟原來一樣
小橋,荷花,…一切如舊
倍常
(1).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倍常為三丈二尺。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由屏南室中入 * ,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為上室。”
(2).大不同於一般。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五:“ 李初直 遇與人相知,則曰:‘棠棣之好,何以過此。’喜慶倍常。”《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夫妻二人歡喜倍常。”
當言
該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糾彈不承密旨》:“今早有當言事,若有誤進奏,駕出不得言,即有罪,皆不可辭。”
(1).正直的話。《管子·霸形》:“ 桓公 曰:‘ 仲父 胡為然?盍不當言,寡人其有鄉乎?’” 尹知章 註:“何不陳當言,令寡人有所歸向。” 王念孫 《讀書雜誌·管子五》:“當言,讜言也。讜言,直言也。 蔡邕 注《典引》曰:‘讜,直言也。’”《書·益稷》“來 禹 ,汝亦昌言” 孔 傳:“因 皋陶 謨九德,故呼 禹 使亦陳當言。” 陸德明 釋文“當,丁浪反。”
(2).指正確的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三復 曰:‘文理貴中,不貴其速。’ 德裕 以為當言。”
民風
民眾的風氣;民間風俗
民風淳樸
輕揚
(1).輕浮不正。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州學名額表》:“臣伏見 餘杭郡 ,素為善地,蔚有秀民,宜恢 正始 之風,丕變輕揚之俗。”
(2).輕輕飄揚。 清 何洯 《競渡歌》:“輕揚 楚 些三山落,急促 吳 謳十里聞。”《小說選刊》1982年第9期:“古老的 長城 依舊,只見那一叢叢茂密輕揚的紅柳,像一片紅雲,襯著這綿延的古老城垣。”參見“ 輕颺 ”。
(3).揚揚自得貌。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乖崖劍術》:“遙見一舉子乘驢徑前,意甚輕揚,心忽生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