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二月十七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二月十七日)原文

峰雲忽晦忽開晴,傍晚南山雷作聲。

漸灑細絲連暮色,遂垂密霔入深更。

攬衾不礙窗寒切,㩧瓦時聽檐溜鳴。

最喜明朝旋蹕處,憑看薊野起新耕。

詩詞問答

問:夜雨(二月十七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雨(二月十七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夜雨(二月十七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五

2. 二月十七日

參考注釋

開晴

〈方〉∶雪、雨過後天變晴朗

天漸漸開晴了

傍晚

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作聲

(1).謂開口說話。《南齊書·王敬則傳》:“ 敬則 謂眾曰:‘卿諸人慾令我作何計?’莫敢先答。防閤 丁興懷 曰:‘官秖應作耳。’ 敬則 不作聲。”《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見説,心下吃驚,半晌作聲不得。”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不必作聲告饒,也不必惡聲相罵。”

(2).發出聲響。 晉 葛洪 《神仙傳·葛玄》:“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細絲

古稱紋銀。《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時光迅速,不覺一年有餘。日大日小,只揀足色細絲,或積三分,或積二分,再少也積下一分。”

暮色

黃昏時的天色

暮色籠罩了大地

入深

猶深入。《墨子·號令》:“有能入深至主國者,問之審信,賞之倍他候。”

不礙

無妨礙;沒關係

行,行,不礙!我是又冷又餓,一陣兒發暈,不要緊!——老舍《駱駝祥子》

時聽

時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聽。”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聽。”

檐溜

房檐流下的雨水

明朝

〈方〉∶明天

詩詞推薦

夜雨(二月十七日)原文_夜雨(二月十七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