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夏圭江山無盡拳原文
焦墨誰臻禺玉班,別裁無盡見江山。
禪和即色即空界,高士不衫不履間。
千里孰尋原與委,一揮頓就往和還。
漫嫌幅里失題識,神在真超形跡關。
詩詞問答
問:題夏圭江山無盡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夏圭江山無盡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夏圭江山無盡拳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六
參考注釋
焦墨
乾枯的墨色。指國畫中的枯筆技法。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 唐子畏 《溪山秀遠》絹本……焦墨皴擦,極似 馬遠 、 夏珪 。” 王頌余 《中國畫技法述要·墨法》:“用乾筆蘸濃墨,傳統叫‘焦墨’,焦墨可以說是最乾的濃墨。”
別裁
鑑別裁定優劣,決定取捨(多用作詩歌選本的名稱,如清·沈德潛編有《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等)
無盡
無窮盡的
無盡的水源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禪和
禪和子。謂參禪之人。 唐 裴鉶 《傳奇·馬拯》:“眾怒曰:‘朝來被二賊殺我禪和,今方追捕之,又敢有人張我將軍。’”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鑑湖即事》曲:“白髮禪和,墨本 東坡 ,相伴住山阿。” 清 黃景仁 《摸魚兒》詞:“禪和滋味,嘆我已能堪,君真可惜,還覓市酤醉。”
空界
佛教語。空大。謂虛空範疇。六界之五。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空界神仙,共來行道。” 唐 皎然 《答俞校書冬夜》詩:“夜閒禪用精,空界亦清迥。”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輓詩》:“浮生過九十,空界出三千。”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 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不衫不履
衣著不整齊。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文靜 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老殘遊記》第九回:“這個人也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父最為相契。” 沙汀 《祖父的故事·小城風波》:“便是學生,也都高興他那副不衫不履的脫略性格。”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題識
(1).寫上標記。《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曹操 徵 歆 ﹞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 歆 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謂諸賓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腳踏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眾乃各留所贈,而服其德。”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世宗 常令陶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
(2).指標記。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五:“一令獨餽古甎二十事,年號題識皆 秦 漢 物。”
(3).猶題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惜乎鑑定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經前輩品題者,盡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無題識。” 明 宋濂 《題周母李氏墓銘後》:“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緣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題,未嘗有所謂題識者。題識之法,蓋始見於 唐 而極盛於 宋 ,前人舊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箋經家之疎雲耳。非專事於虛辭也。”《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師成 ﹞多置書畫捲軸於外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 葉聖陶 《隔膜》:“懸空的煤油燈照得全室雪亮,連牆角掛著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題識都看得清楚。”參見“ 題跋 ”。
(4).猶題款。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 唐 鹹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題識多自稱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捲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
形跡
(1) 人的舉動和神色
(2) 指儀容禮貌
不拘形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