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原文
行漏丁丁乙夜時,幾餘隨地讀書宜。
孔顏樂處誰尋得,羲皇上人我不為。
兩字中庸常抱愧,千秋興廢每遐思。
蛟爐篆裊忘懷永,不覺花欞魄影移。
詩詞問答
問:讀書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讀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行漏
(1).古代計時的漏壺。因水隨時移而持續滴注,故稱。指時間。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詩:“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壺滴水聲。 唐 盧綸 《皇帝感詞》詩:“高旍花外轉,行漏樂前聞。”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伐木丁丁。——《詩·小雅·伐木》
夜時
夜間的時刻。《周禮·秋官·司寤氏》:“掌夜時,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 鄭玄 註:“夜時謂夜晚早,若今甲乙至戊。”參見“ 五夜 ”、“ 五更 ”。
隨地
不拘何地;到處
不可隨地吐痰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顏樂
孔子 學生 顏回 簟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後因以“顏樂”謂安貧樂道。 宋 蘇軾 《顏樂亭詩敘》:“ 顏子 之故居所陋巷者,有井存焉,而不在 顏氏 久矣。 膠西 太守 孔 君 宗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顏樂’。” 宋 張九成 《秋興》詩:“田園愛 潛 歸,簞瓢識 顏 樂。”參見“ 顏巷 ”。
誰尋
何處尋求。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歸還閲書史,文字浩千萬。陳跡竟誰尋?賤嗜非貴獻。”
羲皇上人
羲皇 ,指 伏羲氏 。古人想像 羲皇 之世其民皆恬靜閒適,故隱逸之士自稱 羲皇 上人。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 羲皇 上人。”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2) 見“四書”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漢· 賈誼《過秦論》
抱愧
心中有愧;負疚
秋興
(1).秋日的情懷和興會。 唐 孟浩然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詩:“何以發秋興,陰蟲鳴夜階。” 唐 胡曾 《詠史詩·西園》:“高情公子多秋興,更領詩人入醉鄉。” 清 喬可聘 《秋村寄吳柴庵》詩:“蕭條村舍掛藤蘿,隱几閒吟秋興多。”
(2).指本有某種感慨,於秋日而發。 晉 潘岳 《<秋興賦>序》:“僕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匪遑底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於時秋也,以秋興命篇。”
遐思
長遠的思念或指逾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蛟爐
鑄有蛟龍圖案的香爐。 唐 顧況 《高祖受命造唐賦》:“襲蛟鑪之馥馥,疊鼉鼓之鏜鏜。”
忘懷
忘記;不放在心上
忘懷得失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