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立秋日作原文

一氣傳金皞,三時入白藏。

拂筵驅伏暑,披袂迓新涼。

風葉荷增響,露英花遞香。

晚來急雨過,恰好應農祥。

詩詞問答

問:立秋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立秋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立秋日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一氣

(1) 一舉,一次,不間斷地

一氣呵成

(2) 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夥

他們通同一氣

(3) 一陣(多含貶義)

瞎鬧一氣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白藏

(1).指秋天。秋於五色為白,序屬歸藏,故稱。《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 南朝 梁 蕭統 《玄圃講》詩:“白藏氣已暮,玄英序方及。”《周書·武帝紀下》:“今白藏在辰,涼風戒節,厲兵詰暴,時事惟宜。” 唐 魏徵 《五郊樂章·白帝商音》:“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2).倉庫名。《文選·左思<魏都賦>》:“ 白藏 之藏,富有無隄,同賑大內,控引世資。” 劉良 註:“ 白藏庫 在西城下,有屋一百七十四間。《爾雅》曰:‘秋為白藏。’因以為名也。”

(3). 晉 宮中閣名。《太平御覽》卷一八四引《晉宮閣名》:“ 洛陽宮 有 金光閤 …… 白藏閤 。”

伏暑

指炎熱的夏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餵養》:“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

新涼

指初秋涼爽的天氣。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宋 徐璣 《新涼》詩:“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元 薩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詩:“微波漾漾風徐徐,新涼拂拂飄裙裾。”

露英

(1).露水,露珠。《漢書·揚雄傳上》:“噏清雲之流瑕兮,飲若木之露英。” 顏師古 註:“露英,言其英華之露。” 唐 元稹 《薔薇架》詩:“風蔓羅裙帶,露英蓮臉淚。”

(2).花卉。喻美女。 宋 張先 《少年游》詞:“帽檐風細馬蹄塵,常記探花人。露英千樣,粉香無盡,驀地酒初醒。”

晚來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題鄭縣亭子》詩:“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裡家務忙,到晚來背著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

恰好

(1) 正好;剛好

這塊布恰好夠做一件襯衣

(2) 適值其時

援兵恰好這時趕到

(3) 形式精確或比例一致地

它的裂縫恰好與底面相平行

農祥

1.星宿名。即房宿。 2.指農事。

詩詞推薦

立秋日作原文_立秋日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