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靜明園雜詠·其一原文
風物欣和暢,林泉果靜明。
觀山常住體,樂水太初聲。
飛躍天機適,琴書道趣生。
西岩聊縱目,綠野事深耕。
詩詞問答
問:暮春靜明園雜詠·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暮春靜明園雜詠·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暮春靜明園雜詠·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和暢
和暖舒適
和暢的舞廳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常住
(1).佛教語。永存。《法華經》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蘇跋陀羅窣堵波》:“勿謂如來畢竟寂滅,法身常住。”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孔子說與楞嚴經合》:“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2).法無生滅變遷稱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南齊書·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
(3).僧、道稱寺舍、田地、什物等為常住物,簡稱常住。《雲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孫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馮翊 《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 朱崖 出鎮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 清 錢謙益 《揚州石塔寺復雷塘田記》:“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畝,寺僧開墾作常住田。”
(4).道觀中的主事者。《雲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師令其家各備香油為之焚香……常住亦為辦齋食供養。”
樂水
《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後因以指智者。 唐 白居易 《得耆老稱甲多智縣司舉以理人或雲多智賊也未知合用否判》:“識若限於挈缾,或當害物;道能弘於樂水,何爽理人?”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在昔太初,玄黃混並,渾沌鴻濛,兆朕未形。”《雲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時, 老君 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
(2).指太古時期。 唐 吳筠 《高士詠》序:“太初渺邈,難得而詳。” 宋 鄭樵 《通志·總序》:“惟 梁武帝 為此慨然,乃命 吳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終 齊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莊子·知北游》:“以無內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飛躍
(1) 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轉化;比喻突飛猛進
時代飛躍
(2) 飛騰跳躍
一隻鹿在開闊的田野上飛躍前進
天機
(1) 上天的機密
(2) 泛指秘密
一語道破天機
(3) 天賦的靈機,即靈性
道趣
修道的情趣。《晉書·皇甫謐傳》:“ 謐 上疏自稱草莽臣,曰:‘臣以尫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人綱不閒,鳥獸為羣。’” 唐 張南史 《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詩:“晚節聞君道趣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縱目
極目遠望,盡目力
縱目四望
野事
(1).指農事。《逸周書·作雒》:“都鄙不過百室,以便野事。” 孔晁 註:“野事,耕桑之事。”
(2).野外風情。 唐 賈島 《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詩:“所論唯野事,招作住雲鄰。”
深耕
一種耕作方式,耕地深度達到六、七寸以上。適度深耕有利於改善土壤,並可防止農作物倒伏,消滅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