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行(並引)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勸酒行(並引)原文

眾客醉歸杯席闌,有客不醉坐長嘆。

不醉長嘆客何苦,請以眼前近事觀。

客見南遷丁晉公,擁旄秉軸天禧中。

昔歲羈遊客此宇,窮秋蕭索隨飛蓬。

漸達得意忘舊困,手提國柄矜權雄。

矜權未足俄南竄,青衫白髮窮衰翁。

向者枯榮試回省,何異春宵夢一終。

人事紛紜似飛絮,鐘漏聲中朝復暮。

且脫鸘裘換酒來,與子相從醉鄉去。

詩詞問答

問:勸酒行(並引)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勸酒行(並引)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並引

參考注釋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何苦

(1) 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帶“呢”

你何苦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後加“呢”

生孩子的氣,何苦呢?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農舍

(2) 目前,當前或面臨

眼前的問題

近事

(1).淺鄙之事。《史記·樂毅列傳》“獻書以聞,唯君王之留意焉” 裴駰 集解引 晉 夏侯玄 曰:“﹝ 樂毅 ﹞不屑苟利,心無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2).近日之事,過去不久的事情。《漢書·陳湯傳》:“﹝ 湯 ﹞近事之功,則高於 安遠 、 長羅 。”《花月痕》第十四回:“﹝ 謖如 ﹞就將 荷生 近事講了一回。”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談金聖歎》:“他的‘哭廟’,用近事來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據三民主義以自辯,並無不同。”

南遷

(1).遷都南方。《魏書·靈徵志下》:“ 魏氏 世居幽朔,至 獻帝 世,有神人言應南遷。”《宋書·武帝紀論》:“ 晉 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明史·英宗前紀》:“甲子,京師聞敗,羣臣聚哭於朝,侍講 徐珵 請南遷,兵部侍郎 于謙 不可。”

(2).被貶謫、流放到南方。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萬里南遷 夜郎國 ,三年歸及 長風沙 。” 宋 徐鉉 《和州酬江中丞見寄》詩:“ 賈 傅南遷久,江關道路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吾得罪必南遷,安得在畿乎?”

擁旄

古代武官持旄節專制一方

擁旄萬里。——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秉軸

比喻執政。軸,機械中傳遞動力的主要零件。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太尉增封第三表》:“秉軸之鈞,心希在治。” 宋 蘇軾 《賀孫樞密啟》:“佇觀秉軸,更增帝載之熙。”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秉軸持鈞政事堂。”

昔歲

去年;早年。《左傳·宣公十二年》:“昔歲入 陳 ,今茲入 鄭 ,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詩:“昔歲文為理,羣公價盡增。”

羈游

亦作“羇游”。羈旅無定。 唐 元稹 《誨侄等書》:“吾竊見吾兄自二十年來,以下士之祿,持窘絶之家,其間半是乞丐羇游,以相給足。” 宋 王讜 《唐語林·賞譽》:“ 惎 駐車留書,敘羇游之困。” 宋 陸游 《寒夜》詩:“羈游少歡樂,短景極怱忙。”

窮秋

晚秋;深秋。指農曆九月。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曲》之一:“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唐 韓愈 《鳴雁》詩:“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 宋 秦觀 《浣溪沙》詞:“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移帳》:“窮秋纔換小陽春,盻不見梅花信。”

蕭索

衰敗;冷落

蒼茫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村落

飛蓬

(1).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五:“遊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問’應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

(3).比喻蓬亂的頭髮。 晉 左思 《白髮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復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得意

滿意,感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國柄

國家大權

大臣太貴,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韓非子·人主》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書生

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衰翁

老翁。 宋 歐陽修 《朝中措》詞:“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陸游 《曉出東城馬上作》詩:“曉出東城數幟紅,蒙茸狐貉擁衰翁。”

披著蓑衣的老翁。 宋 辛棄疾 《烏夜啼·廓之見和復用前韻》詞:“千尺蔓,雲葉亂,繫長松。卻笑一身纏繞、似衰翁。”

向者

副詞。以往,從前

向者辰發靈虛。——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向者視渡老人之芋之香。——清· 周容《芋老人傳》

向者之香而甘

枯榮

草木的盛衰。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春宵

春夜

共度春宵

一終

(1).謂十二年。《左傳·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杜預 註:“歲星十二歲而一周天。”《宋書·律曆志中》:“各以一終之日與一歲之日通分相約。” 郭沫若 《訪日雜詠·別須和田》:“一終天地改,我如新少年。”參見“ 一星終 ”。

(2).一歲之終。《呂氏春秋·季冬》:“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無不鹹獻其力,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行之是令,此謂一終。” 高誘 註:“終,一歲十二月終也。”

(3).古樂章以奏詩一篇為一終。每次奏樂共三終。《禮記·鄉飲酒義》“工入,升歌三終” 唐 孔穎達 疏:“謂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也。”

(4).全盡。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卷三:“昔 宋 末海潮不波而 宋 亡, 元 末海潮不波而 元 亡,亦天數之一終也。”

(5).猶一遍。 李一 《荊宜施鶴光復記》:“烏乎!使諸讀者瀏覽一終,而即知夫 荊 宜 施 鶴 方面光復平定之難。”

人事

(1) 指人世間的事

人事滄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

人事調動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識的對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盡人事

(6) 饋贈的禮物

送人事

紛紜

(1)

(2) 眾多而雜亂

眾說紛紜

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眾多的樣子,引申為羅唆,找麻煩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飛絮

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漏聲

銅壺滴漏之聲。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蘇軾 《寒食夜》詩:“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鞦韆影半斜。”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有約聞鷄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中朝

(1).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2).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將軍 辛慶忌 ,右將軍……俱上書。”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唐 劉長卿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詩:“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為王,向中朝請封號。”

(4).指朝廷官員。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 唐 宋 中朝厭過嶺,今代軺車喜馳騁。”

(5).偏安 江 左的 東晉 、 南宋 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 西晉 、 北宋 為“中朝”。 南北朝 時,亦稱 南朝 為“中朝”。《晉書·王隱傳》:“時著作郎 虞預 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寺﹞亦在 延年裡 ,即是 晉 中朝時金市處。” 宋 陸游 《觀渡江諸人詩》:“中朝文有 漢唐 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引 張孝純 挽 張叔夜 詩:“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北齊書·王琳傳》:“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濱餘胄, 沂川 舊族,立功代邸,効績中朝。”

(6).指中原。《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 邕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 嶺 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時亦指 中國 。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進 者真驍將也。如 進 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 進 本虜族, 中國 無之。”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鸘裘

即鷫鸘裘。 唐 胡宿 《雪》詩:“日高獨擁鸘裘臥,誰乞 長安 取酒金。” 明 徐渭 《次張長治韻》:“自古陰晴誰料得,莫辭連夜典鸘裘。” 清 方文 《訪孫豹人不遇因題其壁》詩:“雖乏沽酒錢,鸘裘猶未敝。”參見“ 鷫鸘裘 ”。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醉鄉

飲酒沉醉之後,似乎進入了另一番鄉境,飄飄然別有滋味

詩詞推薦

勸酒行(並引)原文_勸酒行(並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