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行雜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曉行雜言原文

世間行路人,期先至其所。

試以偶絜矩,萬事胥堪睹。

應思先至人,有何勝後者。

乃必欲爭先,實則自尋苦。

老年率鮮寐,車聲發五鼓。

雖不厭其煩,久識勞因旅。

然我亦夙興,命駕才破曙。

責人責已間,忠恕難措語。

笑登仕途客,有如此者否。

詩詞問答

問:曉行雜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曉行雜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三

2. 葉

參考注釋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行路人

過路人。亦比喻不相關的人。《文選·蘇武<五言詩>之一》:“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呂延濟 註:“天下四海,道合即親,誰為行路之人相疏者。” 唐 杜甫 《丹青引》:“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其所

一個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有何

有什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傳示、有何書信?”《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復:‘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後者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兩個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後一個

爭先

爭著趕在前頭

爭先恐後

實則

其實;實際上

她嘴上挺厲害,實則有一副菩薩心腸

自尋

自己找

使得孩子們可以自尋快樂

老年

(1) 正常生命歷程的最後階段

(2) 生命的晚年

五十三歲,步入老年了

(3) 表示人們接近晚年的時期

五鼓

見“五更”條

戊申晦五鼓。——清· 姚鼐《登泰山記》

不厭其煩

不嫌麻煩

有抑揚頓挫、低回往復的韻文,多讀也不厭其煩。——郭沫若《洪波曲》

夙興

早起。《禮記·昏義》:“夙興、婦沐浴以俟見。” 孫希旦 集解:“夙,早也,謂昏明日之早晨也。興,起也。”《漢書·武帝紀》:“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 顏師古 註:“夙興,早起也。” 清 方文 《潛山道中》詩:“策蹇愁荒道,聞鷄戒夙興。”

命駕

命人駕車馬,也指乘車出發

破曙

猶破曉。 元 鄭玉 《登師山諸生有書》詩之一:“城上鐘聲度遠溪, 扶桑 破曙海雲低。”

忠恕

儒家的一種道德規範。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後漢書·章帝紀》:“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姦,無所投其隙,倉卒之變,無自發焉。”《鏡花緣》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説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

登仕

任官;當官。 隋 王通 《中說·事君》:“吏而登仕,勞而進官,非古也。” 宋 司馬光 《秋懷呈范景仁》詩之二:“疇昔共登仕,爾來三十秋。” 清 姚瑩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其登仕者百數。”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登仕,是噉飯之道;歸隱,也是噉飯之道。”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此者

猶這回。 宋 沉遘 《雜謝》:“此者叼冒國恩,進陞官等。” 宋 沉遘 《諸州知州以下》:“此者奉承中詔,出守東藩。”

詩詞推薦

曉行雜言原文_曉行雜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