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琴室原文
竹筱娟娟靜,江流漠漠陰。
至今籌筆地,猶見出師心。
遺恨成銜璧,元聲有故琴。
千秋弦指外,髣髴遇高深。
詩詞問答
問:武侯琴室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武侯琴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武侯琴室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竹筱
(1).小竹;細竹。 南朝 陳 徐陵 《內園逐涼》詩:“狹徑長無跡,茅齋本自空。提琴就竹篠,酌酒勸梧桐。”
(2).指竹的細枝條。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我們的責任,這就算完結,洗臉下台,可以回家了,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頓竹篠(這是 紹興 打孩子的最普通的東西)。”
(3).竹林。《太平御覽》卷八六一引 晉 裴啟 《語林》:“ 陸士衡 在 洛 ,夏日忽思竹篠飲,語 劉實 曰:‘吾鄉曲之思轉深,今欲東歸,恐無復相見理。’”
娟娟
(1).姿態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2).長曲貌。《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註:“《上林賦》曰,‘長眉連娟’。” 唐 沉佺期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詩:“娟娟潭裡虹,渺渺灘邊鶴。”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四月》詩:“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馬光 《和楊卿中秋月》:“嘉賓勿輕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凍月娟娟白,高雲兀兀垂。”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
(4).飄動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5).同“ 涓涓 ”。緩流;細流。 前蜀 韋莊 《夜景》詩:“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清 吳偉業 《過席允來山居》詩:“石筍一林雲活活,藥欄千品雨娟娟。”
漠漠
(1) 寂靜無聲
漠漠門長掩
(2) 密布;布滿
雲漠漠,風瑟瑟
(3) 迷濛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雁盪經行雲漠漠。——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廣闊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關心
何乃視之漠漠
(6) 茂盛、濃郁
漠漠芳馨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籌筆
運筆籌劃。 唐 唐彥謙 《興元沉氏莊》詩:“江遶 武侯 籌筆地,雨昏 張載 勒銘山。”
出師
(1) 完成從師學藝
(2) 率兵征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遺恨
未盡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遺憾
吾遺恨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銜璧
(1).《左傳·僖公六年》:“ 許 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 杜預 註:“縛手於後,唯見其面,以璧為贄,手縛故銜之。”後因稱國君投降為“銜璧”。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偽 孫 銜璧,奉土歸疆。”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有司候 昶 至闕,令銜璧俘獻於太廟。”《痛史》第一回:“不比那失位的昏君銜璧輿櫬之後,不過封他一個歸命侯。”
(2).鑲嵌玉璧。 漢 班固 《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為列錢。”
元聲
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古人定十二律以黃鐘之管為基準,故名黃鐘為元聲。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內篇》卷六:“喉音宮,舌音徵,齒音商,牙音角,唇音羽,此又元聲之變也。”
有故
(1).有變故。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常居則匱於衣食,有故則賣畜粥業。”
(2).有舊交。《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 曰:‘君安與 項伯 有故?’ 張良 曰:‘ 秦 時與臣游, 項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 良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劉三傑扶陛》:“﹝ 劉三傑 ﹞與 韓氏 有故,用為太守。”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高深
水平,程度等不一般,超出平常(多指學問、技術的造詣)
他有高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