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射鹿玉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射鹿玉韘原文

刻畫飛馳射鹿圖,諦觀今卻不能吾。

欲詢獻巧玉人彼,抑以譽乎抑誚乎。

詩詞問答

問:題射鹿玉韘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射鹿玉韘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射鹿玉韘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餘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刻畫

(1) 雕刻和繪畫

塔之基層四方各有一門,門楣原有刻畫。——郭沫若《游西安》

(2) 精細地描摹,塑造

刻畫入微

刻畫英雄人物形象

飛馳

以高速度運動

一家晚報的幾輛貨車在全城飛馳,分送剛印出的報紙

諦觀

審視,仔細看。《百喻經·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時行伴中從睡寤者,卒見火邊有一羅剎,竟不諦觀,捨之而走。”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予登 羅漢閣 ,取 禪月 親作本諦觀竟日,其間有極破碎糜爛者,筆法高妙,相貌古怪。” 清 譚嗣同 《仁學》十三:“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觀審視者,不出尋丈,顧謂此尋丈遂足以極天下之所至,無復能有餘,而一切因以自畫,則鮮不謂之大愚。” 郭沫若 《雄雞集·關於白樂天》:“便以一種‘愛真能助’的心情,而生出了所謂諦觀,不願意在舊社會中隨波逐流而超然自適。”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禮·考工記·玉人》:“玉人之事。” 賈公彥 疏:“雲玉人之事者,謂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寳。” 宋 劉克莊 《江西詩派序·呂紫微》:“余以 宣城 詩巧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河南 獻玉人,高三尺。”《北史·隱逸傳·崔賾》:“ 藍田 令 王曇 於 藍田山 得一玉人,長三四寸,著大領衣,冠幘。”

(3).容貌美麗的人。《晉書·衛玠傳》:“﹝ 玠 ﹞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楷 ﹞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後多用以稱美麗的女子。 唐 元稹 《鶯鶯傳》:“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前蜀 韋莊 《秋霽晚景》詩:“玉人襟袖薄,斜憑翠欄乾。” 宋 謝逸 《南歌子》詞:“畫樓朱戶玉人家,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睹卿半面,長繫夢魂;不圖玉人,奄然物化。” 黃侃 《無題》詩:“春晚垂楊映畫樓,玉人微撥鈿箜篌。”

(4).對親人或所愛者的愛稱。 唐 權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詩:“客愁青眼別,家喜玉人歸。” 宋 張先 《菩薩蠻》詞:“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快疾忙報與您姐姐,道門外玉人來也。”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則今朝別了玉人,多感承謝了盤費。”

(5).仙女。 唐 賈島 《登田中丞高亭》詩:“玉兔玉人歌里出,白雲誰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與宇文舍人》詩:“寄與玉人天上去, 桓將軍 見不教吹。”

詩詞推薦

題射鹿玉韘原文_題射鹿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