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

作者:李煒 朝代:明代

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原文

大塊震噫氣,不能號無竅。

天游非六鑿,自得形神妙。

吾觀水月翁,蒼髯帶白帽。

人言數百歲,豈有他繆巧。

嗔罵作佛事,座供彌勒笑。

一笑與一嗔,如幻何足道。

中含獅子聲,原本在忠孝。

人種不可失,苦來塵俗鬧。

紛紛蜉與蟻,輒以功名嬲。

師非卜筮倫,妄問或妄告。

嗟哉婆心切,兒童只狂跳。

同床各異夢,舌敝津亦耗。

何如蘇門老,對客唯長嘯。

詩詞問答

問: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的作者是誰?答:李煒
問: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槜李詩系卷二十七

參考注釋

大塊

(1).大自然;大地。《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 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大塊,謂地也。”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郭沫若 《蜩螗集·題關山月畫》:“大塊無言是我師,陸離生動孰逾之。”

(2).猶大片。 毛 * 《中國革命和中國 * 》第一章第三節:“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後, 日本 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更使已經變成半殖民地的 中國 的一大塊土地淪為 日本 的殖民地。”

噫氣

(1).氣壅塞而得通。吐氣。《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 疏:“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也。” 陳鼓應 今註:“噫氣,吐氣出聲。” 宋 余靖 《過大孤山》詩:“噫氣專吸呼,橫流以溟漲。” 清 金農 《冬雪》詩:“噫氣失煖威,頑寒出陰矯。”

(2).指風。 清 唐孫華 《泊舟大孤山下》詩:“兩日都行廿里程,朝來噫氣尚難平。” 清 趙翼 《颶風歌》:“誰將噫氣閉土囊,一噴咽喉不可搤。”

(3).噯氣。《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湯主之。”註:“噫氣不除,胃氣逆也。”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天游

亦作“ 天游 ”。1.謂放任自然。《莊子·外物》:“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豀;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郭象 註:“游,不係也。” 成玄英 疏:“虛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金 宇文虛中 《滕惇禮齋心閣》詩:“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華》第四篇。” 清 金農 《樊口》詩:“塵祛持隱訣,松臥恣天游。”

(2).指帝王的游幸活動。 北齊 袁奭 《從駕游山》詩:“天游響仙蹕,春望動神衷。” 唐 沉佺期 《初冬從幸漢故青門應制》詩:“天游戒東首,懷昔駐龍軒。” 唐 儲光羲 《述華清宮》詩之三:“羣方趨順動,百辟隨天游。”

(3).謂在天空遨遊。 明 劉基 《吊祖豫州賦》:“大鵬天游兮,燕雀謂女奚為?” 郭沫若 《恢復》詩:“當我的病是在危篤的時候,我曾希望過有把犀利的匕首,或者是一管靈巧的 * ,那我的靈魂也曾早賦天游。”

見“ 天游 ”。

六鑿

指耳、目等六孔。《莊子·外物》:“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成玄英 疏:“鑿,孔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人生六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說,猶六情。喜、怒、哀、樂、愛、惡。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謂六情攘奪”。

自得

自覺得意、開心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形神

(1).形骸與精神。《史記·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唐 吳融 《谷口寓居偶題》詩:“不能塵土爭閒事,且放形神學散仙。” 明 張居正 《答督撫吳環洲言敬事後食之義》:“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並竭,於國家豈無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棲逸》:“ 鋭 在 澤潞 ,有道人自稱 盧老 , 鋭 館之於家。一旦辭去,且曰‘我死當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為志。及生 鹹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盧老 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猴盜》:“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見柱上鎖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動若有餘。”

(3).指造型藝術的外在物象和內在神韻。亦泛指文藝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邢煦寰 《“意境”新識》:“它們在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徵是:情景交融,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形神兼備。”

(4).謂形肖神似。 宋 蘇軾 《與何浩然書》:“且喜起居佳勝,寫真奇絶,見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奪真也。”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白帽

(1).即白紗帽。《宋書·明帝紀》:“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備羽儀。”參見“ 白紗帽 ”。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白帽,採薇青雲端。”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正伸以予往南陵見寄兼惠新醞早蟹》:“入門得寄詩,欲覽整白帽。”

(3).白布帽。舊時喪服。俗稱白包頭。《南史·梁安成康王秀傳》:“及薨, 四川 人裂裳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車裂而 秦 人不憐, 武侯 則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稱。 清 黃遵憲 《烏之珠歌》:“黃巾甫平白帽擾,戰馬每歲從周旋。”

(5).現代醫務、飲食等行業的工作帽。 沉從文 《三三》:“坐了一會兒,出來了一個穿白袍戴白帽、裝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報》1983.12.11:“別看這水餃攤是簡陋的披棚,走進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員個個頭戴白帽,身穿白服,桌淨地潔。”

言數

(1).言語表達的教理。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六·僧肇》:“經曰:‘真解脫者,離於言數,寂滅永安,無終無始。’”

(2).字數。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序:“凡為 韶州 所用者置不取,其聲律言數如之。”

百歲

(1).百年。指長時間。《鶡冠子·近迭》:“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平生無百歲,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歲也是死,何處黃土不埋人?”

(2).終身;畢生。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願齊眉廝守,百歲和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歲康強。”

(3).死的諱稱。《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詩:“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宋 蘇軾 《漢高帝論》:“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後,誰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繆巧

(1).詐術與巧計。《漢書·韓安國傳》:“意者有它繆巧可以禽之,則臣不知也;不然,則未見深入之利也。” 宋 文天祥 《正氣歌》:“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2).謂事物之平易而眾所共知者為無他繆巧。

佛事

和尚或尼姑誦經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請僧尼念經超度亡靈

彌勒

梵語Maitreya音譯,意譯“慈氏”。著名的未來佛。我國的 彌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帶笑容。傳說 五代 時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彌勒下生經》:“將來久遠, 彌勒 出現,至真等正覺。” 唐 窺基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又念 彌陀 、 彌勒 ,功德無有差別。”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九:“形模彌勒一 布袋 ,文字江河萬古流。” 陳世宜 《醉歌》:“ 彌勒 開口作憨笑,金剛怒目將譙訶。” 魯迅 《彷徨·示眾》:“胖大漢後面就有一個 彌勒佛 似的更圓的胖臉。”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獅子

(1).猛獸名。體大雄壯,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雄獅頸部有長鬣。產於 非洲 和 亞洲 西部。捕食羚羊、斑馬、長頸鹿等動物,吼聲很大,有“獸王”之稱。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 去 長安 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唐 元稹 《西涼伎》詩:“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水滸傳》第十五回:“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

(2).指獅子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繡胸,不循欽定品級,概服獅子。”參見“ 獅子補 ”。

原本

(1) 起初;首先

他原本住在山東

(2) 往昔;先前,從前

他原本是乾莊稼活的

忠孝

忠於君國,孝於父母。《孝經·開宗明義》“終於立身” 漢 鄭玄 註:“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或未嘗聞《鹿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風既降,聖教莫修,忠孝情衰,廉恥道喪。”

人種

人類的分支,它具有能由後代遺傳的並足以鑑定它為一個獨特的人類類型的特徵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塵俗

(1) 流俗

一掃文壇塵俗

(2) 塵世

形居塵俗而棲心天外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卜筮

(1).古時預測吉凶,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易·繫辭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禮記·曲禮上》:“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古者卜筮,先布六虛之位,然後揲蓍而置六爻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樹勛》:“又假扶乩、卜筮諸異術,京師士大夫多崇信之。”亦作“ 卜簭 ”。《周禮·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體,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鄭玄 註:“簭,音筮。”

(2).推測,估計。 漢 王充 《論衡·齊世》:“使上世下世,民人無有異,則百歲之間,足以卜筮。”

(3).以占卦為業的人。《後漢書·彭寵傳》:“其( 彭寵 )妻數惡夢,又多見恠變,卜筮及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雜引圖讖,斷簡殘篇,僅僅見於道家者流,非祝史之辭,即卜筮之繇,荒誕不經。”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婆心

慈悲善良的心地

苦口婆心

兒童

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同床

(1).共床(而眠)。《史記·田叔列傳褚少孫論》:“兩人同牀臥。” 唐 元稹 《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草館同牀宿,沙頭待月歸。”《東歐女豪傑》第四回:“ 子連 謙讓一番,又談了好些時事,直至自鳴鐘打了三下,方才同牀睡去。”

(2).指女寵或孌童。《韓非子·八奸》:“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術。一曰在同牀。何謂同牀?曰貴夫人,愛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託於燕處之虞,乘醉飽之時,而求其所欲,此必聽之術也。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謂‘同牀’。” 章炳麟 《秦政記》:“嗟乎! 韓非 道八姦,同牀、在旁、父兄皆與焉。”

舌敝

見“ 舌弊 ”。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輝縣 西北。又名 蘇嶺 、 百門山 。 晉 孫登 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 孫登 。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阮籍 之見 蘇門 ,止聞鸞嘯。” 唐 龐德公 《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 峴亭 清夜月,與君長嘯學 蘇門 。”參見“ 蘇門嘯 ”。

長嘯

(1).大聲呼叫。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 宋 岳飛 《滿江紅·寫懷》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許地山 《空山靈雨·生》:“它在竹林里長著的時候,許多好鳥歌唱給它聽,許多猛獸長嘯給它聽。”

(2).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顧盼遺光采,長嘯氣若蘭。”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宋 蘇軾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淵明 賦《歸去》,浩歌長嘯老 斜川 。”《群音類選·四節記·復游赤壁》:“長嘯若輕狂,振山林谷應如璜。”

(3).鍾之別名。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鐘,一名為長嘯。”

詩詞推薦

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原文_謁水月大師退而有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