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序

作者:葉憲祖 朝代:明代

梁州序原文

花攀紅杏。身依青桂。

天遣姮娥作配。洛陽春好。

名園遍覺芳菲。若論名傾南國。

貌壓東家。絕艷真無比。

那堪才思也謝娘齊。何幸高枝得並棲。

合:佳景至。良緣會。

暮春天分外鶯花媚。須暢飲十分醉外冠帶雜隨上。

詩詞問答

問:梁州序的作者是誰?答:葉憲祖
問:梁州序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葉憲祖的名句有哪些?答:葉憲祖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鸞鎞記 第二十七出

參考注釋

青桂

(1).桂樹。桂樹常綠,故稱。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 元光 中,帝起 壽靈壇 ……四面列種軟棗,條如青桂,風至自拂堦上游塵。”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青桂羞烈,沉水慚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誤掇惡名》:“ 裴筠 婚 蕭楚公 女,言定未幾,便擢進士。 羅隱 以一絶刺之,略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 嫦娥 。’”

(2).香料名。即青桂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蘇恭 曰:“沉香、青桂、鷄骨、馬蹄、煎香,同是一樹,出 天竺 諸國。”參見“ 青桂香 ”。

天遣

強調痛苦的嚴酷,使人聯想起天罰

天譴,打擊,瘟疫

姮娥

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作配

(1).謂與某人或某事物相對應、配合。《書·呂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 孔 傳:“今天治民,人君為配,當承天意。”

(2).指祭祀時祔祭、配享。《文選·張衡<東京賦>》:“然後宗上帝於明堂,推 光武 以作配。” 薛綜 註:“宗,尊也。上帝,太微中五帝也。配,對也。言尊發五帝於明堂,以 光武 配之。”

陽春

溫暖的春天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東家

舊時稱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稱租給自己土地的人

真無

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 唐 王昌齡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

才思

文藝創作的思路;文思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唐· 韓愈《晚春》

才思敏捷

謝娘

(1). 晉 王凝之 妻 謝道韞 有文才,後人因稱才女為“謝娘”。 唐 韓翃 《送李舍人攜家歸江東覲省》詩:“承顏 陸郎 去,攜手 謝娘 歸。”參見“ 謝女解圍 ”、“ 謝家詠雪 ”。

(2). 唐 宰相 李德裕 家 謝秋娘 為名歌妓。後因以“謝娘”泛指歌妓。 唐 李賀 《惱公》詩:“春遲 王子 態,鶯囀 謝娘 慵。”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 謝娘 無限心田,曉屏山斷續。” 郁達夫 《偶感》詩:“ 謝娘 偏有意,憐及白衣郎。”

何幸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很幸運。 郭沫若 《參觀劉胡蘭紀念館》詩:“何幸驅車來 文水 ?虔誠掃墓更升堂。”

高枝

(1).高樹枝。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二:“正憂末派淪滄海,忽見高枝拂絳霄。”《紅樓夢》第二七回:“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

景至

冬至之景。《漢書·兒寬傳》:“將建大元本瑞,登告 岱宗 ,發祉闓門,以候景至。”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以候景至,冬至之景也。”

緣會

相會的緣分。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幸藉緣會,得在山宅。” 唐 元稹 《遣悲懷》詩之三:“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 沉約 、 任昉 ﹞與 梁公 同在 竟陵王 西府為官,亦是緣會,自然義氣相合。”

暮春

春天最後一段時間,指農曆三月

天分

天資;天賦

鶯花

亦作“鸎花”。1.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義寺》詩:“鶯花隨世界,樓閣倚山巔。” 宋 楊萬里 《丙申歲朝》詩:“仙家風土閒中是,歲後鸎花報早無。” 清 孫枝蔚 《寒食對酒有懷兄弟》詩:“兄弟多年別,鶯花故國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誰著你戀鶯花,輕性命,喪風塵?”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十七:“名都鶯花發皓齒,知君眷眷嬋娟子。”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維揚 本鶯花藪澤,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詞盟,紅橋冶春,香艷如昨。”

暢飲

痛飲

開懷暢飲

十分

(1) 很,甚,非常,極其

十分高興

十分難過

(2) 達到極端的程度

十分驚恐

(3) 總是;老是

十分在衙門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顏色。——《水滸傳》

冠帶

(1).帽子與腰帶。《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殘遊記》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戰國策·楚策一》:“ 秦王 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紅樓夢》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楚 陣 韓員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 殺虎壯士 。”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饒州風俗》:“ 宋 受天命,然後七 閩 、二 浙 與 江 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讎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 月支 ,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戰國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 秦 之強足以為與也。”《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 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晉朝 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 葉適 《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詩詞推薦

梁州序原文_梁州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