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內治門之外,傳昔方澤地。
南北各立郊,深協六宗義。
建國大規模,已匪偏安志。
舊址與重飾,前業敢廢墜。
萬年一統清,永言慎守器。
詩詞問答
問:《重脩壇廟恭紀四首·其二·地壇》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九
參考注釋
內治
(1).古指對婦女進行的教育。《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 鄭玄 註:“內治,婦學之法也。” 孔穎達 疏:“案九嬪職雲‘掌婦學之法’,故知內治是婦學也。”
(2).指家務或治理家務。 宋 王安石 《仙遊縣太君羅氏墓志銘》:“經紀內治,能勤不懈。”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孫氏 ﹞一旦併焚其集,以為才思非婦人之事,自是專以婦道內治。”
(3).國內的政治。《管子·八觀》:“豪桀材人,不務竭能,則內治不別矣。” 宋 葉適 《受玉寶賀箋》:“副禕是御,洪維內治之彰明,玉寶之來歸信矣!”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今者各省聯合,互謀自治,此後行政期於中央政府與各省之關係,調劑得宜,大綱既挈,條目自舉。是曰內治之統一。”
(4).指治理國政。《淮南子·詮言訓》:“外交而為援,事大而為安,不若內治而待時。”
(5).修身;約束自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是故內治反理以正身,據祉以勸福。” 漢 劉向 《列女傳·有虞二妃》:“母憎 舜 而愛 象 , 舜 猶內治,靡有姦意。”
(6).指養生之道。《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 張子 闇內機, 單生 蔽外像” 唐 呂向 註:“ 張毅 是闇內治之幾微, 單豹 是不明外治之法。”
方澤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壇。因為壇設於澤中,故稱。《廣雅·釋天》:“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 王念孫 疏證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圓丘方澤,所以享天神地祇。” 宋 蘇軾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六部成語·禮部》:“方澤:地壇之祭,掘地為方池,貯水以祭,謂之方澤。”
大澤。方,通“ 旁 ”。《文選·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邱。” 張銑 註:“方澤,大澤也。”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六宗
(1).古所尊祀的六神。《書·舜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徧於群神。”六宗為何神, 漢 以來諸說不一:(1) 漢 伏勝 、 馬融 謂天、地、春、夏、秋、冬。(2) 漢 歐陽 、 大小夏侯 、 王充 謂位於天地四方之間,助陰陽變化者。(3) 漢 孔光 、 劉歆 謂乾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4) 漢 賈逵 謂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漢 鄭玄 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6) 三國 魏 劉劭 謂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7) 晉 王肅 等謂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晉 張髦 謂祖考三昭三穆。(9) 晉 司馬彪 謂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謂皇天大帝與五帝。參閱《書·舜典》 唐 孔穎達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虞書六宗義》。
(2).謂 漢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後漢書·安帝紀》:“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賢 註:“六宗,謂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顯宗 , 孝章 曰 肅宗 。”
(3).佛教以三論、法相、華嚴、律、成實、俱舍為六宗。其中,成實、俱舍二宗為小乘;其餘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稱大乘六宗。
建國
(1) 國家成立
建國後經濟發展很快
(2) 建設和發展國家
勤儉建國
大規模
大規模指大的事業、大的工程、大的運動、大的機構等所包含的範圍偏安
(1)
(2)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
王業不偏安。——《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偏安一隅
(3) 借指被迫離開原來的地方,暫居某處
待到偏安於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後,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舊址
舊時的地址;原址;從前某個組織(機構)或某個建築的地址
前業
先前的事業;前人的事業。《漢書·劉歆傳》:“復領《五經》,卒父前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及 班固 述 漢 ,因循前業,觀 司馬遷 之辭,思實過半。”
廢墜
亦作“ 廢隊 ”。1.衰亡;滅絕。《左傳·昭公九年》:“ 文 、 武 、 成 、 康 之建母弟,以蕃屏 周 ,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清 譚獻 《復堂詞錄序》:“律呂廢隊則聲音衰息,聲音衰息則風俗遷改。”
(2).因懈怠而中止。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今即日於道場齋心持念,一願一禮,如公在前;以至他生,不敢廢墜。”《西遊記》第三一回:“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松,毋得廢墜。”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守器
(1).守護國家的重器。器,指象徵君權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杜預 註:“名,爵號;器,車服。”
(2).指所守護的重器。《左傳·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環,其一在 鄭 商。 宣子 謁諸 鄭伯 , 子產 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時代太子主宗廟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贊》:“二象垂則,三星麗天。樹嫡惟長,義匪求賢。方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齊武帝諸子等傳論》:“守器之重,邦家所馮,觀 文惠 之在東儲,固已有虧令德,向令負荷斯集,猶當集於禍敗。”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然聖人千慮,失於知子,以正萬國,輕易元良,廢守器之長,立不才之庶。兆亂之萌,於是乎在。”《舊唐書·燕王忠傳》:“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謂保持本來的器質。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業,不能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