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年登百歲已堪欣,偕老期頤古未聞。
便是竇公無內子,欲贏羅氏有夫君。
兒圍孫繞倡隨葉,五嶺三山瑞靄氳。
四字旌閭更成詠,祥徵慶典蔚慈雲。
詩詞問答
問:《廣州民楊能啟年百歲妻年一百一歲特予期頤偕老之扁以旌人瑞並成是什賜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百歲
(1).百年。指長時間。《鶡冠子·近迭》:“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平生無百歲,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歲也是死,何處黃土不埋人?”
(2).終身;畢生。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願齊眉廝守,百歲和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歲康強。”
(3).死的諱稱。《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詩:“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宋 蘇軾 《漢高帝論》:“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後,誰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偕老
共同生活到老
白頭偕老
百年偕老
期頤
一百歲。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 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慤 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華 《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游 《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願足乎?” 郁達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便是
(1).即是,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聞習見者為平常,而以其罕聞驟見者為怪異,則怪異平常便是兩事,經世出世便是兩心。”
(2).即使;縱然。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便是 熊渠 、 養由基 、 李廣 主名不審,無害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兒女親情,有貪得富的,便是王公貴戚,自甘與團頭作對。”《紅樓夢》第四九回:“便是不會,也沒難處。”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
(3).用於句末,表示肯定語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離了他家門便是。”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賈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館於舍親 卜 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為。《水滸傳》第二一回:“那老兒見是 宋江 來,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來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來酒醉,錯聽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許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三:“鐘聲欲絶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時。”
內子
(1).古代稱卿大夫的嫡妻。《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趙姬 ﹞以 叔隗 為內子,而己下之。” 杜預 註:“卿之嫡妻為內子。”《國語·楚語上》:“ 司馬子期 欲以妾為內子,訪之 左史倚相 。”《禮記·曾子問》:“大夫內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 鄭玄 註:“內子,大夫妻也。”
(2).妻的通稱。稱人之妻。《晏子春秋·雜下六》:“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 晏子 對曰:‘然,是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唐 樂安 孫氏 ,進士 孟昌期 之內子。” 清 鈕琇 《觚賸·公歸集》:“內子躬自辟纑,易日用蔬菜。”
(3).妻的通稱。稱己之妻。 唐 權德輿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詩:“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清 俞樾 《小浮梅閒話》:“夏日,余與內子坐其中,因録其閒話稍有依據者為一編雲。”
(4).妻的通稱。今專用以稱己妻。 徐特立 《致廖局新的信》:“我家僅剩兩老一小,在我是無所謂,但內子時刻不忘情兒女,也覺可憐。”
夫君
(1) 舊時妻對夫的尊敬親愛稱呼
(2) 朋友
倡隨
(1).夫唱婦隨的略語。夫唱於先,婦隨於後。語出《關尹子·三極》:“夫者倡,婦者隨。”舊社會男尊女卑,妻從夫命,故稱。後用以形容夫婦關係融洽和美。 清 珠泉居士 《續板橋雜記·麗品》:“茲聞倡隨相得,筆耕針耨,稱嘉耦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從此你我三個人須要倡隨和睦,同心合力,侍奉雙親,答報天恩。”
(2).指夫婦以詩詞相唱和。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李梅卿》:“ 嘉興 馮柳東 教授 登府 之室 李梅卿 女史 畹 ,早嫻翰墨,倡隨靜好,盛年殂謝,教授深悼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然‘微雲’夫婿,‘柳絮’才媛,艷句流傳,亦可謂倡隨佳話矣。”參見“ 夫唱婦隨 ”。
五嶺
指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廣西、廣東北部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瑞靄
吉祥的雲氣
旌閭
旌表門閭。舊時朝廷對所謂忠孝節義的人,賜給匾額,掛於門廷之上,或樹立牌坊,以示表彰。《宋書·孝義傳·余齊民》:“ 齊民 越自氓隸,行貫生品,旌閭表墓,允出在茲。” 唐 元稹 《獻事表》:“其餘滌瑕緩死,薄賦恤人,賜帛耆年,旌閭孝悌,修廢學,建義倉,莫不曲被殊私,覃於有截。”
更成
謂重修舊好。《左傳·隱公六年》:“六年春, 鄭 人來渝平,更成也。” 孔穎達 疏:“變更前惡而復為和好……自 狐壤 以來,與 鄭 不和,今日復和,故曰更成。言更復 狐壤 以前之好也。”
慶典
盛大的慶祝典禮;隆重的慶祝活動
盛大慶典
慈雲
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雲之廣被世界、眾生。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慈雲吐澤,法雨垂涼。” 唐太宗 《三藏聖教序》:“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 明 崔子忠 《送僧歸滇南》詩:“兵戈前路息,萬里憶慈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仰藉慈雲之庇,庶寬雷部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