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原文

清境難久留,申旦戒徒御。

引領睎前峰,抗策辭東路。

數武即嶇嶔,危蹊少安步。

顧盻見百里,雲日媚煙樹。

憑高俯澄湖,風帆競孤鶩。

晴旭移峰巔,明晦變已屢。

褰衣入空翠,溪流渺南注。

槮疏曠游眺,蒼茫失昏曙。

東山清風來,西澗涼雨度。

澄潭益蕭瑟,游鱗紛散聚。

前賢跡已遠,山川緬猶故。

夙昔思古人,三嘆讀書處。

詩詞問答

問:《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久留

長久逗留;長期淹留

申旦

自夜達旦。猶通宵。《楚辭·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達。”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繁》:“ 宏 在舫中諷其所作詠史詩…… 尚 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叩寓歸寢,展轉申旦。”

徒御

輓車、御馬的人。《詩·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毛 傳:“徒,輦也。御,御馬也。” 漢 張衡 《西京賦》:“徒御悅,士忘罷。” 唐 劉禹錫 《和董中庶古散調辭贈尹果毅》:“低徊顧徒御,慘色懸雙眉。”《元史·文宗紀二》:“徒御弗慎,屨爽節宣。”

引領

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樣子

如有不嗜 * 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設朝,士民皆喜;依聖治事,民皆引領。——《武王伐紂平話》

抗策

謂揚鞭驅馬。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唐 儲光羲 《終南幽居》詩:“抗策還 南山 ,水木自相親。”

東路

(1).猶東方,東部地區。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初刻拍案驚奇》卷八:“那些嘍囉聽得是東路聲音,便問道:‘你是那裡人?’ 陳大郎 戰兢兢道:‘小人是 蘇州 人。’”

(2).通往東方的道路。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汎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南朝 宋 顏延之 《還至梁城作》詩:“振策睠東路,傾側不及羣。”

嶇嶔

(1).形容山勢峻險。 王闓運 《巫山天岫峰詩序》:“前後相對,嶇嶔參差。”

(2).謂道路險阻不平。 唐 孟郊 《贈竟陵盧使君虔別》詩:“歸人憶平坦,別路多嶇嶔。” 宋 王安石 《吳任道說應舉時事》詩:“ 懸瓠 城南陂水深,春泥滿眼路嶇嶔。”

安步

緩步徐行。《史記·淮陰侯列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宋 蘇軾 《乞賜度牒修廟宇狀》:“到任之日,見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橫斜撐住,每過其下,慄然寒心,未嘗敢安步徐行。”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寶象黃金絡,白馬紫絲繮。橐橐安步靴,林林聳肩鎗。”參見“ 安步當車 ”。

顧盻

(1).環視;左顧右盼。多形容自得。 宋 司馬光 《觀試騎射》詩:“揚鞭秋雲高,顧盻有餘鋭。” 明 方孝孺 《益齋記》:“ 元直 長身昂然,顧盻峭聳。”

(2).眷慕相視。《元朝秘史》卷二:“你兩個年小的常相顧盻,明後休相棄。”

(3).回頭看望。 清 孫枝蔚 《插秧》詩:“珍惜頻顧盻,不聞兒女啼。”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雲日

(1).雲和日。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往新安至桐廬口》詩:“江山共開曠,雲日相照媚。”

(2).有時偏指日光。 唐 裴迪 《茱萸沜》詩:“雲日雖迴照,森沉猶自寒。”

(3).偏指太陽。 宋 蘇軾 《巫山》詩:“徘徊雲日晚,歸意念城市。”

(4).時光。 唐 楊炯 《和崔司空傷姬人》:“佳人不再得,雲日幾千年。”

(5).借指高空。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二:“修坂造雲日,我馬玄以黃。” 趙幼文 校註:“造,至也。雲日形容高峻。” 晉 傅玄 《鼓吹曲辭·晉鼓吹曲·伯益》:“和鳴棲庭樹,徘徊雲日間。”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章昭達墓志銘》:“若夫鳴虵之洞,深谷隱於蒼天;飛猿之嶺,喬樹參於雲日。” 宋 利登 《水調歌頭》詞:“雲日空濛里,玉鶴任西東。”

(6).對封建帝王的美稱。《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淵 表 權 曰:‘仰此天命,將有眷顧,私從一隅,永瞻雲日。’”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讓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雲日,如蒙恩宥,實生之幸。” 唐 李商隱 《為安平公謝除兗海觀察使表》:“忽擁隼旟,竟辭龍闕。猶賴雲日未遠,關城不遙。”

(7).鴆鳥的別名。 晉 葛洪 《抱朴子·良規》:“渴者之資口於雲日之酒,飢者之取飽於鬱肉漏脯也。”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 * 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風帆

亦作“ 風颿 ”。 1.船帆。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余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轉眸已失 大小虎 ,須臾 沙角 風颿收。” 郭風 《葉笛集》:“我看見無數的雙桅船,以它們的高聳的桅桿、紅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風帆,張起或卷下的風帆,來裝飾你的港口。”

(2).指張帆乘風而行的船。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嚴程迫風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嘗試倚楹而望,水光浮空,雲日上下,風颿煙艇,飄忽晦明。” 明 張煌言 《懷王媿兩少司馬徐闇公沉復齋中丞》詩:“南望 銅陵 又一山,風颿千尺鯨波間。” 艾蕪 《海島上》:“屋外一望無際的淡藍色海面和幾隻茶褐色風帆,便像壁間的大畫幅一樣,明靜而清新地擺在我的眼前。”

孤鶩

孤單的野鴨。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宋 張元乾 《念奴嬌》詞:“舊遊何處,落霞空映孤鶩。” 元 錢惟善 《南江夕照》詩:“孤鶩倒飛天上下,長虹高臥水中央。”

晴旭

陽光。 清 顧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韻》:“柴門晴旭下,松徑谷風舒。”《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連日天暖,恐致雨,午間風轉東北,天氣覺寒,仍見晴旭。” 陳去病 《訪安如》詩:“此去壯圖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峰巔

頂峰。

明晦

(1).明暗;晴陰。 南朝 梁武帝 《擬明月照高樓》詩:“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 宋 曾鞏 《擬峴台記》:“若夫雪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清 徐昂發 《雁門關》詩:“嵐光自摩盪,巖壑遞明晦。”

(2).人世與陰間。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吾已免離,下視湯火,豈復低身而臥其間乎?且夫據其生死,明晦未殊,學仙成敗,則無所異。吾已得鍊形之術也。”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疏曠

亦作“疎曠”。亦作“踈曠”。1.豪放;豁達。 唐 岑參 《郡齋閒坐》詩:“平生好疏曠,何事就羈束!” 宋 孫光憲 《漁歌子》詞:“黃鵠叫,白鷗眠,誰似儂家疎曠。”《宋史·徐禧傳》:“ 禧 疎曠有膽略,好談兵。”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引 清 慶桂 詩:“我性本疎曠,山水思靜便。”

(2).遠離;遠隔。 唐 劉長卿 《九日岳陽待黃遂張渙》詩:“ 季鷹 久疏曠, 叔度 早疇昔。” 明 沉采 《千金記·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間,七尺軀從那裡長?何故把爹娘疎曠?怎不把父母思量?”

(3).孤單寂寞。 唐 劉長卿 《自鄱陽還道中寄褚徵君》詩:“白首無子孫,一生自疏曠。”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曠,臨風對月空惆悵。”

(4).空闊,廣大;寬宏。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謁禹廟醮詞》:“願迴疏曠之慈,俯鑒虔祈之懇。”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長安 崇賢里 ,夏夜乘涼於庭際踈曠,月色方午,風過覺有異香。”

游眺

(1).猶遊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雹神》:“ 唐太史 濟武 ,適 日照 會 安氏 葬,道經雹神 李左車 祠,入游眺。”

(2).指縱目遠望。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進而為士,為官,治事,為學,皆以終日無定時之游眺,無復日之止息,體昏氣索,神明役役。”

猶遊覽。《資治通鑑·梁武帝普通四年》:“ 魏 平恩文宣王 崔光 疾篤, 魏 主親撫視之,拜其子 勵 為 齊州 刺史,為之撤樂,罷游眺。” 明 梅孝己 《灑雪堂·魏生假寓》:“ 錢塘 此行來看潮,客意自風騷,把行程當游眺,春光更好。” 明 袁宗道 《致陶編修石簣書》:“游眺甫畢,入門偃臥,少休腳力。”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昏曙

昏曉,早晚。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永嘉綠嶂山》詩:“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蕭瑟

(1) 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

秋風蕭瑟。——《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2) 寂寞淒涼

游鱗

(1).游魚。 晉 潘岳 《閒居賦》:“游鱗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三:“設罝守毚兔,垂釣伺游鱗。” 元 廼賢 《賦環波亭送楊校勘歸豫章》詩:“天空夕陰斂,川迴游鱗躍。” 郭沫若 《女神·登臨》:“喔,死水一池!幾匹游鱗,喁喁地向我私語。”

(2).指龍。《文選·潘尼<贈侍御史王元貺>詩》:“游鱗萃靈沼,撫翼希天階。” 李善 註:“游鱗,龍也。”

指游魚。 晉 左思 《吳都賦》:“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鱗。” 唐 方乾 《陪胡中丞泛湖》詩:“綺繡峰前聞野鶴,旌旗影里見游鱗。” 清 吳嘉洤 《行感》詩之四:“官吏潛蹤同伏鼠,商民逐貨似游鱗。”

散聚

離散與集聚。《史記·太史公自序》:“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前賢

前代的賢人或名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 單豹 養於內而喪外, 張毅 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一:“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清 龔自珍 《歌哭》詩:“西鄰弔罷東鄰賀,歌哭前賢較有情。” 郁達夫 《離亂雜詩》之十一:“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夙昔

(1).前夜。《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李善 注引《廣雅》:“昔,夜也。”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臥病呈沉尚書》詩:“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時,往日。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則。此有司夙昔所願覩也。” 唐 權德輿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馬跡山見寄》詩:“遠郊有靈峯,夙昔棲真仙。”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八:“離居日久,病身不能動,求如夙昔相聚講習之樂,寧可得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大都萍水偶逢,煙雲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記憶。”

(3).朝夕。《後漢書·張衡傳》:“共夙昔而不貳兮,固終始之所服也。”按,《文選》引作“夙夜”。

思古

懷古。 漢 班固 《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漢 班固 《詠史》:“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詩詞推薦

  • 使風

    梅堯臣宋代〕胯下橋南逆水風,十幅蒲帆彎若弓。淮波帶日魚鱗紅,岌岌飛上北斗中。龜山始撞人定鍾,岸草澀澀鳴秋蟲。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朝中措

    丘崈宋代〕幾回相與嘆高才。忽報馭風來。誰道亟朝天闋,更能同上春台。主人早晚,班聯玉筍,行聽連催。湖上飽賡新唱,
  • 一翦梅

    謝應芳元代〕東風吹醒老梅枝。南也芳菲。北也芳菲。月明半夜五更時。笛也爭吹。角也爭吹。青松澗底獨離奇。寒也誰知。暖
  • 無題二首

    錢時宋代〕蝸角封疆幾廢興,壺中日月盡分明。世間多少不平事,只有心平處處平。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冬至後雪夜

    朱翌宋代〕臘前梅蕊未斜橫,至後醅香試滿觥。過眼文書開數葉,打窗風雨又三更。閉門高臥直差易,擁鼻微吟何似生。稍取
  • 喜晴

    張嵲宋代〕陽春今已歸,孟夏饒草莽。積雨樹陰成,新晴渚蒲長。前山澗水喧,隔竹黃鸝響。一徑度喬林,涓流會心賞。野靜
  • 堅老住廣福

    袁說友宋代〕高僧七十未龍鍾,飛錫飄然百里中。正欲逢場施手段,不妨臨老入花叢。把茅便可傳宗旨,一缽由來是祖風。直要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許伯詡訪景山

    陳師服宋代〕仙溪七十里,半世始聞名。一日見山面,千年懷友情。古匏浮晉醁,清水照塵纓。霜月亭亭白,連床話到明。
  • 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

    楊萬里宋代〕越絕諸楊盛一時,與儂瓜葛不曾知。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從夢見之。也解過江尋德祖,政緣作尹是丘遲。渠伊
  • 送裕之官鄧下兼簡仲澤

    崔遵宋代〕青燈別酒夜沉沉,力負相思自不任。閒里更誰留我醉,興來無復伴君吟。一枝仙桂知難擬,千頃黃陂未厭深。為向
  • 滿朝歡

    王仲甫宋代〕憶得延州,舊曾相見,東城近東下住。被若著意引歸家,放十分、以上抬舉。小樣羅衫,淡紅拂過,風流萬般做處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月六日園丁置墨紫

    方岳宋代〕已是年時欲雪天,誰回冷落作芳妍。極知品在群葩上,忽與梅爭一著先。顏色依然香墨重,花頭不減暮春圓。人言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武陵春

    曹勛宋代〕春到小園春草綠,煙雨濕雲山。池上梅花已半殘。無奈晚來寒。不怕醉多隻怕醒,花影上闌乾。人在東風縹緲間。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野人家二首

    潘璵宋代〕枯藤伴椶屨,行到野人家。細雨肥梅實,輕風動菜花。村深難貰酒,客至旋煎茶。笑說生涯事,栽桑與種麻。
  • 次文長老

    楊公遠宋代〕久向人間脫俗緣,了無罣礙度年年。一塵不惹菩提樹,四大俱空兜率天。閒爇篆香供鼻觀,靜翻貝葉養心田。推敲
  • 紹興祀大火十二首

    佚名宋代〕火遵其令,無物不長。視此牲牢,務得其養。眷以祀神,有腯其肥。非神之宜,其將曷歸。
  • 戒得堂

    乾隆清代〕戒得早成堂,荏苒廿歲徙,每來必有詩,憶祖兼敕己。今當歸政後,吟詠可罷爾,然有不可罷,孜孜在訓子。楚南
  • 曹不占輓詞二首

    林亦之宋代〕年年除莫即相呼,夜語如君不可無。為報歲寒同社客,今年不要作柴爐。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曾幾宋代〕盤餐到野薺,曳杖閒挑根。幽人此味熟,俗子誰知津。微物經品題,便作席上珍。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 鸚鵡

    羅隱唐代〕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
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原文_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頂至醴泉寺拜范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