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中興聖政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宋中興聖政草原文

少康光武始堪稱,何事建炎號中興。

輕議武湯慚盡善,高談堯舜匹先登。

偏安祗有姑息計,北伐曾無恢復能。

徒曰親征望敵返,未聞業創受終膺。

求賢進退都無定,遠佞優遊幾實曾。

碎寶細人索供故,斥璫內侍竊權仍。

舉凡率可知時政,曲譽安能逃後繩。

七字永言昭鑑戒,艱哉天命慎欽承。

詩詞問答

問:題宋中興聖政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宋中興聖政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宋中興聖政草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五

2. 古今中興之君惟夏少康漢光武足以當之蓋少康誅寒浞以復姒基光武誅新莽以全炎祚實能定數十年之亂繼墜緒而大一統又如商之武丁撻伐用武嘉靖毀邦周之宣王外攘內修紹美文武皆能振作其既衰之業雖足稱為中興然較之少康光武則有間矣若唐肅宗收復兩京其功固不可沒然唐室宗社未移自不得謂之再造至於宋高宗流離播遷僅有東南半壁始終委靡無能苟圖自全之計不思為父兄雪恥恢復中原以為偏安則可然比之東晉元帝尚有未逮顧靦然詡為中興不亦深可鄙哉

參考注釋

少康

夏 代中興之主,帝 相 之子。 寒浞 使子 澆 殺 相 篡位。 相 後 緡 方娠,逃歸 有仍 ,生 少康 。 少康 長大,逃奔 有虞 , 虞 君妻以二女。 夏 舊臣 靡 收集 夏 朝舊部,滅 浞 而立 少康 。 少康 又滅 澆 。見《左傳·襄公四年》、《哀公元年》。《楚辭·離騷》:“及 少康 之未家兮,留有 有虞 之二 姚 。”後用為王太子復仇的典故。 清 王錫 《長平莊歌》:“藐孤暗遣出宮門,深望 少康 能雪恥。”

堪稱

可以叫做;可以稱為;稱的上

例句:

雕鷹堪稱“鷹中之最”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中興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盡善

十分完善。《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孟莊子 ﹞之不改,意者,其政雖未盡善,而亦不致悖理害事之甚,故有取其不忍改也。” 明 劉基 《春秋明經·會於蕭魚秦人伐晉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屢盟而屢叛,屢叛而屢伐,公亦知服人以威之未盡善矣。”《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自此 九媽 將 瑤琴 改做 王美 ,一家都稱為 美娘 ,教他吹彈歌舞,無不盡善。”參見“ 盡善盡美 ”。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先登

(1).先於眾人而登。《左傳·隱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鄭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韓非子·內儲說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漢書·酈商傳》:“從攻 長社 ,先登,賜爵封 信成君 。”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答王尚書送生口書》:“在此諸軍,實增募勇,既壯尚書之節,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繼光傳》:“ 繼光 先登,左右軍繼之。”

(2).指先鋒。《後漢書·段熲傳》:“追討南度 河 ,使軍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國志·吳志·丁奉傳》:“ 秦 為先登,屯於 黎漿 ,力戰有功,拜左將軍。”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3).比喻出眾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婁圖南秀才游淮南將入道序》:“相與稱其文……鹹推讓為先登。”亦比喻優良的物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豌豆》:“豌豆種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為先登。”

偏安

(1)

(2)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

王業不偏安。——《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偏安一隅

(3) 借指被迫離開原來的地方,暫居某處

待到偏安於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後,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姑息

(1) 苟且求安,無原則地寬恕別人

姑息養奸

(2) 遷就,縱容,不加限制,出於照顧或好心腸而遷就或容忍

不姑息兒子

君子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禮記·檀弓上》

北伐

(1).向北方進軍征討。《左傳·僖公九年》:“ 齊侯 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 山戎 ,南伐 楚 ,西為此會也。”《南史·宋明帝紀》:“﹝ 沉攸之 ﹞率眾北伐。”《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吾自離 鄱陽湖 ,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

(2).特指1926年至1927年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戰爭。這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 * 領導下,以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為基礎進行的一次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的革命戰爭。因這次戰爭從 廣東 出師北伐,所以叫北伐戰爭。 許地山 《人非人》:“他想:她也是一個北伐進行中的革命女同志,雖然沒有何等的資格和學識,卻也當過好幾個月戰地委員會底什麼秘書長一類的職務。”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脫穎自北伐,初勝 湘江 曲。秋風掃落葉,鐵軍聲威立。”

恢復

(1) 使變成原來的樣子

恢復她在社會中的地位

恢復宮殿昔日的壯麗

(2) 重新得到

恢復了他在政府和大學裡的原職位

(3) 傷病或疲勞之後身體復原

恢復體力

恢復健康

親征

最高統帥親自出征

受終

承受帝位。《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孔穎達 疏:“受終者, 堯 為天子,於此事終而授與 舜 。故知終謂 堯 終帝位之事,終言 堯 終 舜 始也。”《隋書·地理志上》:“ 高祖 受終,惟新朝政, 開皇 三年,遂廢諸郡。”《舊唐書·哀帝紀》:“人道寖薄,陰隲難徵,然以此受終,如何延永!” 宋 孔平仲 《續世說·術解》:“天之所命,王者不死。今已在宮內,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

求賢

尋求賢能的人。《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宋史·忠義傳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進退

(1) 前進和後退

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進退無顏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軾《教戰守》

進退維谷

(2)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

不知進退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優遊

生活得十分閒適

優遊的生活

細人

(1) 指見識淺薄或地位低下的人

(2) 指年輕的侍女或妾

內侍

太監

先遣內侍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竊權

不正當的權力。《晏子春秋·問上十七》:“上無驕行,下無諂德;上無私義,下無竊權;上無朽蠹之藏,下無凍餒之民。”

舉凡

表示總括;凡是(下文大多列舉);列舉其大要

可知

見“ 可知道 ”。

時政

(1).猶時令。按歲時節令制定的有關農事的政令。《左傳·文公六年》:“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漢書·成帝紀》:“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陰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違時政。”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時政,月令也。”

(2).當時的政治措施。《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論》:“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下》:“舉人 牛僧孺 、 李宗閔 、 皇甫湜 深陳時政之失,皆後高第。”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大致是書院剛成立不久,學生們即愛議論時政。”

曲譽

曲意稱讚。 宋 王禹偁 《答鄭褒書》:“有業荒而行悖者,既疾 孫何 、 丁謂 之文才,又忿吾之無曲譽也。” 明 宋濂 《惜陰軒記》:“朝造而暮謁,曲譽而巧頌,眴俟顏色以覬人之喜悅信任者,汲汲於勢者也。” 縣解 《駁法律新聞之論清廷立憲》:“余居 日本 ,見其近頃對於此事,一般輿論所趨,強半背於事理,而尤加曲譽。”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昭鑒

明鑑。《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顛倒任君瞞昧做,鬼神昭鑑定無私。” 明 吳承恩 《<申鑒>序》:“乃宣情述思,托之簡削,勒成一家之言,以垂訓昭鑒焉。”阿英《關於鄭成功的二三事》引 清 鄭成功 曰:“謹謝儒服,祈先師昭鑒。”

天命

(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自然的規律、法則

(3) 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欽承

恭敬地繼承或承受。《書·說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 説 式克欽承。”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嘉貺益腆,敢不欽承。” 唐 王維 《為崔常侍謝賜物表》:“臣幸居無事,待罪 西門 ,恭守嘉謨,欽承成憲。” 宋 王安石 《覃恩轉官二道詔》:“爾等能以忠力靖共職事,進位一等。往其欽承。”

詩詞推薦

題宋中興聖政草原文_題宋中興聖政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