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張伯成

作者:吳伯慶 朝代:元代

挽張伯成原文

何處重逢說別時,斯文千載盡交期。

學憐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後死遲。

箋疏空令傳杜律,志銘誰與繼唐碑?

寡妻弱子將焉托,節傳遺文只益悲。

詩詞問答

問:挽張伯成的作者是誰?答:吳伯慶
問:挽張伯成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挽張伯成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重逢

分別後又見面;再次相逢;再遇見

久別重逢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知己

(1) 了解、賞識自己

(2) 親密的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先登

(1).先於眾人而登。《左傳·隱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鄭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韓非子·內儲說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漢書·酈商傳》:“從攻 長社 ,先登,賜爵封 信成君 。”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答王尚書送生口書》:“在此諸軍,實增募勇,既壯尚書之節,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繼光傳》:“ 繼光 先登,左右軍繼之。”

(2).指先鋒。《後漢書·段熲傳》:“追討南度 河 ,使軍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國志·吳志·丁奉傳》:“ 秦 為先登,屯於 黎漿 ,力戰有功,拜左將軍。”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3).比喻出眾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婁圖南秀才游淮南將入道序》:“相與稱其文……鹹推讓為先登。”亦比喻優良的物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豌豆》:“豌豆種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為先登。”

同庚

歲數相同

後死

(1).謂死在後,常用作生者自謙之詞。《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何晏 集解:“ 文王 既沒,故 孔子 自謂後死。”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維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柳亞子 《海寧觀潮有作》詩:“我亦廿年慚後死,射潮穿冢兩蹉跎。”

(2).指後生小輩。 宋 陳亮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父老 長安 今餘幾?後死無讎可雪。”

箋疏

猶箋注。 宋 曾鞏 《南軒記》:“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刺非……罔不畢載。” 清 戴名世 《己卯行書小題序》:“今夫道具載於四子之書,幽遠閎深,無所不具,乃自 漢 唐 諸儒相繼,訓詁箋疏,卒無當於大道之要。” 郭沫若 《討論註譯運動及其他》:“他把德文逐字譯成英文,把英文逐字譯成華字,依華文文例整頓一遍之後,再來插說幾句以當箋疏。”

牋疏:章奏;書信。《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蒙 少不脩書傳,每陳大事,常口占為牋疏。”《北史·蕭大圜傳》:“ 大圜 恐讒愬生,乃屏絶人事,門客左右,不過三兩人,不妄游狎,兄姊間,止牋疏而已。”《宋史·楊克讓傳》:“ 趙普 守 西洛 ,府中牋疏,皆 希閔 所為。”

杜律

指 唐 杜甫 的律詩。《紅樓夢》第四八回:“ 黛玉 方梳洗完了,只見 香菱 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 杜 律。”《紅樓夢》第四八回:“ 香菱 又逼著換出 杜 律來,又央 黛玉 、 探春 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

志銘

即墓志銘。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 深父 殂背,痛毒同之,前書已具道矣。示及誌銘,反復不能去手。”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碑表志銘之別》:“《曾子固文集》有云:碑表立於墓上,誌銘則埋壙中。” 金天翮 《文學上之美術觀》:“碑文有辭,皆為韻語, 中郎 《郭有道碑》已有之,即誌銘之濫觴也。”參見“ 墓誌銘 ”。

寡妻

(1) 亡夫之婦。即寡婦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唐· 杜甫《無家別》

(2) 舊指大老婆,嫡妻;一說寡德之妻,謙詞;一說為國君夫人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詩·大雅·思齊》

弱子

幼兒;小孩。《管子·形勢》:“弱子下瓦,慈母操箠。”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宋 蘇洵 《權書下·高祖》:“獨計以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與弱子抗。”

節傳

璽節與傳言。《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者,則以節傳出之。” 鄭玄 註:“商或取貨於民間,無璽節者至關,關為之璽節及傳出之;其有璽節,亦為之傳。傳如今移過所文書。”《後漢書·公孫瓚傳》:“﹝ 袁紹 ﹞不能開設權謀,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迸竄逃亡。”《晉書·文帝紀》:“天子命 晉公 以相國總百揆,於是上節傳,去侍中、大都督、録尚書之號焉。”

遺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史記·太史公自序》:“獵儒 墨 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雖有益世之書,猶謂之不及前代之遺文也。” 唐 元結 《<篋中集>序》:“已長逝者遺文散失,方祖師者不見近作。” 宋 蘇軾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沒追和其韻》:“遺文付來哲,後事待諸友。” 魯迅 《南腔北調集·<兩地書>序言》:“﹝ 韋素園 ﹞病歿於 北平 同仁醫院了,大家想蒐集他的遺文,為他出一本紀念冊。”

(2).散逸的詩文。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文宗 時, 鄭覃 侍講禁中,以經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祕閣,搜訪遺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至於舉賢良,崇孝弟,明考課,雖宇內初輯,然庶政大體,彌綸備具,遺文故事,施於後世,皆可為法。” 宋 蔡襄 《明禮》:“冠婚喪葬,禮之大者,冠禮今不復議,婚禮無復有古之遺文。”

詩詞推薦

挽張伯成原文_挽張伯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