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壽道韻二首·其一原文
桃花夾岸護溪莊,白髮漁翁久坐忘。
過客此時停短棹,道人終日閉虛堂。
雨沾弱柳垂垂綠,風動新篁隱隱香。
茗鼎忽聆烹蟹眼,車聲真用繞羊腸。
詩詞問答
問:次壽道韻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袁泰
問:次壽道韻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壽道韻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袁泰的名句有哪些?答:袁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夾岸
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唐 杜牧 《隋堤柳》詩:“夾岸垂楊三百里,祇應圖畫最相宜。” 許地山 《橋邊》:“夾岸遍是桃林:桃實、桃葉映入水中,更顯出溪邊底靜謐。”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漁翁
老漁人。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七:“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水滸傳》第一○三回:“五個人一徑搖到那打魚船邊, 李俊 問道:‘漁翁,有大鯉魚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之六:“網畔一漁翁,閒取黃煙吸。”
坐忘
道家謂物我兩忘、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郭象 註:“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錢謙益 《<顏子疏解>敘》:“不違仁者三月也,不違如愚者終身也。忘仁義,忘禮樂,而至於坐忘也。”
過客
過路的人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韓非子·五蠹》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短棹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槳。 五代 閻選 《定風波》詞:“扁舟短棹歸蘭浦,人去,蕭蕭竹徑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漁父》詞:“短棹釣船輕,江上晚煙籠碧。” 元 張憲 《賦松江漁者》:“短櫂輕舟白髮翁,往來常在 泖 西東。” 清 侯方域 《與阮光祿書》:“僕今已遭亂無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倫 《泛舟》詩:“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煙迷。” 宋 無名氏 《水調歌頭·建炎庚戌題吳江》詞:“平生 太湖 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雲多。”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虛堂
高堂。 南朝 梁 蕭統 《示徐州弟》詩:“屑屑風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虛堂復靜。”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詩:“隔窗螢影滅復流,北風微雨虛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紀行》之十:“北渡 石塘橋 ,西訪 濂溪 宅。喬木無遺株,虛堂唯四壁。” 清 顧炎武 《悼亡》詩之二:“北府曾縫戰士衣,酒漿賓從各無違。虛堂一夕琴先斷,華表千年鶴未歸。”
弱柳
柔細的柳條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漸漸
垂垂老矣
風動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新篁
新生之竹。亦指新筍。 唐 李賀 《昌谷北園新筍》詩之三:“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葉蔥奇 注引《筍譜》:“筍,一名新篁。” 宋 蘇軾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霜筠亭》:“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明 高濂 《玉簪記·譚經》:“真箇可愛可愛,只少四個丈夫,同賞新篁池閣。”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蟹眼
(1).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時泛起的小氣泡。 宋 龐元英 《談藪》:“俗以湯之未滾者為盲湯,初滾者曰蟹眼,漸大者曰魚眼,其未滾者無眼,所語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荊公 ﹞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陽羨 茶一撮於內。候湯如蟹眼,急取起傾入。” 清 趙翼 《青山莊歌》:“《茶經》蟹眼淬旗槍,食品猩脣調醢醬。”
(2).茶的一種。 宋 楊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產,六經載之詳矣。獨異美之名未備……若蟾背、蝦鬚、鵲舌、蠏眼、瑟瑟塵、霏霏靄及鼓浪、湧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黃鶯兒·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盡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與慧眼一般青。”
(3).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吳瓘 《柳梢青》詞:“牆角孤根,株身纖小,嬌羞無力。蟹眼微紅,粉容未露,不禁春色。”
羊腸
(1).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尉繚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清 陳維崧 《青玉案·移寓積翠閣用藝香詞韻》詞:“梯空架就羊腸路,領俊鶻,穿煙去。”如:羊腸小道。
(2).山名。《楚辭·大招》:“西薄 羊腸 ,東窮海只。” 洪興祖 補註:“《戰國策》注云: 羊腸 , 趙 險塞名,山形屈辟,狀如羊腸。今在 太原 晉陽 之西北。”《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山? 會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華 、 岐山 、 太行 、 羊腸 、 孟門 。”
(3). 羊腸坂 的省稱。《史記·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趙 ,斷 羊腸 ,拔 閼與 ,約斬 趙 , 趙 分而為二。” 隋 江總 《并州羊腸坂》詩:“三春別帝鄉,五月度 羊腸 。”參見“ 羊腸坂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次壽道韻二首·其一原文_次壽道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