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史伯強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寄史伯強原文

一日抵三歲,子行踰十旬。

昔如宮應商,今若參與辰。

力挽殊未來,嘆息寒江濱。

附書雙鯉魚,滄波正奫淪。

平生金石交,如子不數人。

飽更松桂秋,不羨桃李春。

向來相期處,可但髯絕倫。

一朝忽去眼,那能不酸辛。

悠悠世網中,雙鬢各已新。

豈無耦耕約,奈此離別頻。

富貴朝露耳,莫負頭上巾。

歸來建德國,與子同問津。

詩詞問答

問:寄史伯強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寄史伯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真韻

2. 明抄本作避

參考注釋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十旬

酒名。亦代指酒。《文選·張衡<南都賦>》:“酒則九醖甘醴,十旬兼清。” 李善 註:“十旬,蓋清酒百日而成也。” 劉良 註:“九醖、十旬皆酒名。”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賜祀三皇五帝余饌啟》:“金壺流十旬之氣,玉案備千品之羞。” 唐 劉禹錫 《和樂天以鏡換酒》詩:“把取菱花百鍊鏡,換他竹葉十旬杯。”

參與

亦作“ 參預 ”。亦作“ 參豫 ”。預聞而參議其事;介入,參加。《漢書·齊悼惠王劉肥傳》:“ 終古 使所愛奴與八子及諸御婢姦, 終古 或參與被席。”《晉書·唐彬傳》:“朝有疑議,每參預焉。”《三國志·吳志·朱桓傳》:“是時 全琮 為督, 權 又令偏將軍 胡綜 宣傳詔命,參與軍事。”《宋書·薛安都傳》:“事之本末,備皆參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卷上:“樞密參預朝政,始與宰相分權矣。” 聞一多 《說舞·社會的功能》:“在跳舞的白熱中,許多參與者都混成一體。”

未來

(1) 將來的光景

美好的未來

(2) 從現在往後的時間

未來的一年

(3) 將來

中國為未來之國。——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寒江

稱秋冬季節的江河水面。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示蕭咨議楊建康江主簿》詩:“旅人多憂思,寒江復寂寥。”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宋 朱熹 《菩薩蠻·次圭父回文韻》詞:“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 清 黃鷟來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此時獨乘艇,心接寒江月。”

附書

捎信;寄信。 唐 杜甫 《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宋 歐陽修 《與尹師魯第一書》:“沿 汴 絶 淮 ,泛 大江 ,凡五千里……在路無附書處。” 明 文徵明 《送洪玉方》詩:“君頻有役難為別,我老思家欲附書。”

鯉魚

(1).魚名。身體側扁,背部蒼黑色,腹部黃白色,嘴邊有長短須各一對。肉味鮮美。生活在淡水中。 漢 焦贛 《易林·革之頤》:“ 尼父 孔丘 ,善釣鯉魚。” 宋 陸游 《鯉魚行》:“鯉魚財三尺,淺水不覆脊。” 宋傳恩 《綠水悠悠·罩魚》:“這是一條鯉魚,一條十多斤重的鯉魚。”

(2).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因以“鯉魚”代稱書信。 唐 元稹 《貽蜀·張校書元夫》詩:“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 清 譚嗣同 《寄人五絕》:“鯉魚三十六,江上報秋書。”

(3).借指傳遞書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書》詩:“尺書能不恡,時望鯉魚傳。” 唐 元稹 《蒼溪縣寄揚州兄弟》詩:“憑仗鯉魚將遠信,鴈回時節到 揚州 。” 元 薩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詩:“ 曲江 水發願相憶,莫遣鯉魚音信稀。”參見“ 魚書 ”。

滄波

碧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閲喬嶽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昭昭 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明 秦夔 《同金廣信宗器游番湖》詩:“汀州遠近迷雲樹,東去滄波急如注。” 趙朴初 《水仙子》詞:“問歸船載著情多重?托滄波訊息通。”

奫淪

水深廣貌。 唐 柳宗元 《招海賈文》:“其外大泊泙奫淪,終古迴薄旋天垠。”集注引 張敦頤 曰:“奫淪,水深廣貌。” 宋 歐陽修 《荷花賦》:“陰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奫淪。” 金 元好問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詩:“觱沸 濼水 源,奫淪 晉溪 波。” 清 趙翼 《讀史》詩:“水淺岷觴本易湮,涓涓不絶遂奫淪。”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金石交

見“ 金石之交 ”。

不數

數不清;無數。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 汪繼培 箋:“穢,當作滅。” 彭鐸 校正:“不數,即無數。”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時,士之能以特見於世者,率常不過三數人,其世之不數,其人之難得如此。”《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 揚州 番役把 呂祥 的衣服剝脫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繩拴在樹的半中腰裡,鐵棍皮鞭,諸刑鹹備……打了個不數。”

不亞於。 明 汪道昆 《高唐夢》:“想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無雙,不數 莊生 陳説。”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畫船紀艷》:“噫嘻! 錢塘江 上畫船風景,誠不數 珠海 燈痕、 秦淮 月色也。”

飽更

充分經歷。 宋 蘇軾 《張寺丞益齋》詩:“又如學醫人,識病由飽更。” 清 曾國藩 《復彭麗生書》:“年來飽更世故,又經憂患,齒髮稍侵,精神頽敗。”

桂秋

仲秋。農曆八月,桂花飄香,故名。 唐 韋琮 《月明星稀賦》:“的的悠悠,蟾孤桂秋。” 清 程麟 《此中人語·曾睹瑤池仙客》:“ 鹹豐 八年戊午桂秋, 吳君 方十五歲,在 紅杏山莊 別墅小住。”

不羨

不過分。《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高誘 註:“羨,過;和,適也。”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相期

期待;相約。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孫立之赴廣西》詩:“相期鼻目傾肝膽,誰伴溪山避網羅。” 清 侯方域 《太平仁義之效論》:“人臣之進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登郁孤台》詩註:“ 贛江 一帶綠化頗佳,相期十年,可以戰勝洪水。”

可但

豈止。 唐 嚴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詩:“可但 步兵 偏愛酒,也知 光祿 最能詩。” 宋 王安石 《次韻陸定遠以謫往來求詩》:“可但風流追 甫白 ,由來家世出 機雲 。”

絕倫

絕群。同類中無可比擬者;獨一無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靜者多心妙,先生藝絕倫。——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

絕倫超奇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能不

(1).猶言而不。《詩·衛風·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酸辛

辛酸;悲傷痛苦

舊遊易磨滅,衰謝增酸辛。——唐· 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世網

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 * 道德對人的束縛。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奉法循理,不絓世網。” 宋 蘇舜欽 《春睡》詩:“嗒爾暫能離世網,陶然直欲見天機。”《西湖佳話·放生善跡》:“我已踢開世網,打破愛河,自尋出路,你卻怎么結局?” 柳亞子 《次韻和陳巢南歲暮感懷之作》:“留得歲寒松柏在,任他世網亂如麻。”

耦耕

二人並耕。後亦泛指農事或務農。《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農計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宋 蘇軾 《浣溪沙》詞:“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劉青士 、 潘文山 、 朱子皇 偕隱 處州 縉雲縣 ,易衣而出,耦耕而食。” 郭沫若 《寄題廣西勾漏洞》詩:“苕花聞説敷紅紫,緑遍羣山樂耦耕。”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朝露

清晨的露水,比喻存在時間極短促的事物,也比喻明澈純淨的事物

君之命若朝露

頭上

(1).頭的上方;頭頂。 五代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二:“春殘相憶 荊江 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許傑 《慘霧》下:“村上的婦人們……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迴旋著,正如強悍的老鷹一般,轉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又輭又甜,況是飢餓頭上,不覺一連喫了幾塊。”《紅樓夢》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忘了忌諱。”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頭上,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

(3).先,前頭。《 * 詞話》第六九回:“説在頭上,就是爹賞的這銀子,小媳婦也不敢領去,寧可領了爹言語,對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詞。用在名詞後,表示在某種事物的範圍以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現在,同樣神聖的義務輪到自己頭上來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都鬧了意見回來了。”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建德國

亦稱“ 建德 ”。《莊子》中虛構的無為而治的理想國。《莊子·山木》:“ 南越 有邑焉,名為 建德之國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慾;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宋 蘇軾 《和陶詩·和<讀山海經>》之一:“ 建德 有遺民,道遠我無車。” 清 黃景仁 《雜詠》詩:“浮海去 南越 ,望古 建德國 。” 康有為 《<禮運注>敘》:“ 莊子 建德之國 , 列子 甔甗之山 ,凡至人之所思,固不可測矣,而況 孔子 乎?”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詩詞推薦

寄史伯強原文_寄史伯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