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雲鶴岑原文
玉山落腳走西南,到斯一岑行且止。
岑頂精室朴而迥,延攬堪窮幾百里。
室中弗誇無長物,鶴可為朋雲擁屣。
今朝趁閒信步登,蓋已數年闊躧履。
雲如有意鶴如言,未若空空自守此。
詩詞問答
問:戲題雲鶴岑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戲題雲鶴岑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一
參考注釋
玉山
中國台灣島山脈。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長約300公里。主峰玉山位於北回歸線以北2.3公里,海拔3950米,不僅為台灣最高山峰,也為中國東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林分布,材用、藥用和化工用植物資源豐富
落腳
下腳
落腳貨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行且
將要。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苟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賤不敢逆盛指,行且謀引去。”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 康節先生 ﹞《觀盛化吟》有云:‘生來只慣見豐稔,老去未嘗見亂離。’其子謂亂離之語太過。 康節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輩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齊謳集>自序》:“余行且歸隱故山,終身弗出,縱觀古人之詩,而因以有吐發憤懣之什,或有當乎?”
延攬
(1).招致收攬。《東觀漢記·鄧禹傳》:“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 李廣田 《一個畫家》:“他想延攬一些前輩藝術家,教育一般青年之有志於藝術者。”
(2).指延伸包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遙瞻西南,羣峰開繞,延攬甚擴。”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室中
複姓。 漢 有 室中同 。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長物
原指多餘的東西,後來也指象樣的東西
別無長物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信步
隨意走走
勝似閒庭信步。——毛 * 《水調歌頭·游詠》
躧履
亦作“蹝履”。趿拉著鞋。急遽起行貌。《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李善 註:“蹝履,足指掛履也。”《漢書·雋不疑傳》:“ 勝之 開閣延請,望見 不疑 容貌尊嚴,衣冠甚偉, 勝之 躧履起迎。” 顏師古 註:“履不著跟曰躧。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言其遽也。”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兄希叔》詩:“嘉惠承帝子,躧履奉王孫。” 宋 歐陽修 《謝張先輩啟》:“游諸公之門,有名卿之躧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桂庵》:“ 芸娘 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 王 躧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
有意
(1) 故意
有意舉行一次化裝舞會
(2) 有心思
有意幫忙
未若
不如,比不上。《後漢書·荀彧傳》:“ 彧 報曰:‘今穀食雖少,未若 楚 漢 在 滎陽 、 成皋 閒也。’”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風起。’”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 宋 蘇軾 《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饑民。”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瞞長兄説,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清 李漁 《風箏誤·詫美》:“令愛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費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