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請安阿卜勒比斯,努喇里居遙故遲。
均可嘉其攄誠悃,未宜靳此霈恩施。
筵開首夏頒三爵,節過元宵燦九枝。
對語不須資象譯,通情洽惠系深思。
詩詞問答
問:《賜哈薩克阿卜勒比斯之子噶岱等宴詩以紀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七
2. 哈薩克阿卜勒比斯遣其子噶岱來覲並進馬匹於四月十三日在山高水長賜宴並頒賜冠服銀帛有差
參考注釋
請安
(1).請客人安坐。《儀禮·鄉飲酒禮》:“主人曰:‘請安於賓。’” 胡培翬 正義:“請安, 蔡氏 德晉 云:‘留賓安坐也。’”
(2).自請安息。《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乃飲酒,使宰獻,而請安。” 杜預 註:“ 齊侯 請自安,不在坐也。”
(3). 清 代的問安禮節之一。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較隆重時雙膝跪下;女子雙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稱“請某人安”。《紅樓夢》第三一回:“一時進入房中,請安問好,都見過了。”《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又趕著説:‘別請安了,作揖罷。’ 安公子 轉過身來恭恭敬敬的作了一個揖。”
(4).問安。 魯迅 《書信集·致江紹原》:“太太前乞叱名請安。” 峻青 《海嘯》第二章:“老太爺好。多年不見了, 宋五 給老太爺請安。”
里居
(1) 〈方〉
(2) 住址
(3) 鄉居,辭官返鄉居住
可嘉
值得稱讚、嘉許
攄誠
猶竭誠。
恩施
(1).施恩,恩賜。《史記·儒林列傳》:“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後漢書·桓帝紀》:“州郡檢查,務崇恩施,以康我民。”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虎於陷中,踴躍盤旋,如荷恩施。”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詞:“革命百年成與敗,自由豈是恩施得?”
(2).指恩惠。《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
首夏
始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 吳沛霖 《春盡日寄林三金陵》詩:“倘許一緘重報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三爵
(1).三杯酒。爵,雀形酒杯。《左傳·宣公二年》:“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唐 李景伯 《回波樂》詞:“侍宴既過三爵,諠譁竊恐非儀。” 清 朱彝尊 《任孝廉以家釀苦酒見貽賦詩志謝》:“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
(2).三種酒杯。《太平廣記》卷二二九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 劉表 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3).三隻鳥雀。爵,通“ 雀 ”。 明 楊慎 《華燭引》:“六螭稅駕眠 虞淵 ,三爵行棲珠樹煙。”
元宵
(1) 舊時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晚
(2) 燈節那天由糯米粉製成的甜餡湯糰食品
九枝
(1).謂一乾九枝的燭燈。亦泛指一乾多枝的燈。 南朝 梁 沉約 《傷美人賦》:“拂螭雲之高帳,陳九枝之華燭。” 唐 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詩:“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宋 柳永 《玉樓春》詞:“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煙抽翠縷。”
(2).形容枝條繁多。 唐 曹松 《江西逢僧省之》詩:“百葉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鶴初歸。”
對語
(1).對偶的詞句。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平頭上尾,尤忌於時;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其詩卷首有一對語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鳥點頭行。’” 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過》:“﹝我﹞做過《賦得體》的試帖詩,以及這種詩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對語。”
(2).交談,對話。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詩:“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疑。”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一:“老兵不執役,則屏於舍外,常聞其中若有對語者。近聽之,則寂然。” 元 薩都剌 《夜泊釣台》詩:“山僧對語夜未央,不知風露滿衣裳。”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同一禹域之民,而對語或須對譯,曷若易之為便?”
(3).對偶句中的偶句。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俞陶泉都轉》:“今年在 揚州 ,聞 公眉觀察 亦有一聯云:‘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生不交利,死不屬子,九京可作,捨公其誰與歸。’出語本《朱子》,對語本《檀弓》。”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象譯
(1).猶翻譯。《呂氏春秋·慎勢》:“凡冠帶之國,舟車之所通,不用象譯狄鞮。” 宋 蘇轍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學士奉使高麗》詩:“魚龍定示知忠信,象譯何勞較齒牙。”
(2).借指四方之國。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若乃乘此直心,推誠闇往,則半息可追,一念斯至,感降參差,雲霏霧委,此又昭被象譯,輝映縑圖。” 唐 陳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序》:“虎符不發,象譯攸同。”
通情
(1) 通達情理;懂人情
他很通情
(2) 交流男女間感情
深思
認真思考,深入考慮
深思熟慮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賜哈薩克阿卜勒比斯之子噶岱等宴詩以紀事原文_賜哈薩克阿卜勒比斯之子噶岱等宴詩以紀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