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麥始郢御林原文
斗畔連宵劍氣斜,雌龍飛起八天家。
馬從電里追千里,陣在雲邊列五花。
江上何年翻繡被,殿頭今日建高牙。
未曾二十登壇早,卻笑南陽鄧仲華。
詩詞問答
問:寄麥始郢御林的作者是誰?答:何鞏道
問:寄麥始郢御林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麥始郢御林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連宵
〈方〉∶連夜
家家戶戶連宵打場
劍氣
指劍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華和才氣。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劍氣凌雲,而屈跡於萬夫之下。”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宋 華岳 《呈番禺趙及甫》詩:“筆鋒帶怒搖山嶽,劍氣啣冤射鬥牛。” 太平天囯 石達開 《白龍洞題壁》詩:“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
飛起
(1).向上飛離。 晉 王嘉 《拾遺記·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 宋 孫光憲 《八拍蠻》詞:“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2).扔起。 孫犁 《白洋淀紀事·吳召兒》:“她飛起一塊石頭,那顆棗兒就落在前面地下了。”
天家
(1).對天子的稱謂。 漢 蔡邕 《獨斷》:“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稱。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故稱天家。”《魏書·鹹陽王禧傳》:“ 禧 聞而嘆曰:‘我不負心,天家豈應如此!’” 宋 范仲淹 《知府孫學士見示五首因以綴篇》詩之二:“紅霞緑竹忘機地,未免天家下詔求。”
(2).指帝王家。《後漢書·宦者傳·曹節》:“盜取御水以作魚釣,車馬服玩擬於天家。”《晉書·胡奮傳》:“歷觀前代,與天家婚,未有不滅門者,但早晚事耳。” 清 顧炎武 《桃葉歌》:“中官採取來天家,可憐馬上彈琵琶。”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五花
(1).見“ 五花馬 ”。
(2).五加皮的別名。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雷公炮炙論》:“五花者,五加皮也。葉有雄雌,三葉為雄,五葉為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五加》:“此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
(3).即五行陣。 清 洪棟園 《後南柯·伐檀》:“只要五花應節,四正相維,八陣非常,物情相制本陰陽,垤鳴雨至占卦象。”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高牙
(1).大纛;牙旗。《文選·潘岳<關中詩>》:“桓桓 梁 征,高牙乃建。” 李善 註:“牙,牙旗也。兵書曰:牙旗,將軍之旗。” 李周翰 註:“牙,大旗也。”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送施樞密聖與帥江西》詞:“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2).指高官官衙。 宋 范仲淹 《寄餘杭金安石段少連二從事》詩:“分擕俱是佐高牙,兩地官塵自等差。”
未曾
不曾
臣未曾聞也。——《戰國策·魏策》
這樣的豐收年,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
登壇
(1).登上壇場。古時會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昔 張景明 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 韓牧 讓印,主人得地。”《文選·陸倕<石闕銘>序》:“命旅致屯雲之應,登壇有降火之祥。” 李善 註:“登壇,祭天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李善 註:“《江表傳》曰:‘ 權 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 周瑜 ……’然登壇,即位之時也。”《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 魏王 丕 稱天子” 李賢 注引 晉 袁曄 《獻帝春秋》:“乃為壇於 繁陽 故城, 魏王 登壇,受皇帝璽綬。”《晉書·謝安傳》:“及 宋 受禪, 謝晦 謂 劉裕 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 謝益壽 奉璽紱。’”《史記·淮陰侯列傳》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詩:“位重登壇後,恩深弄印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建牙吹角不聞喧,三十登壇眾所尊。”
(2).走上講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始弘就館之禮,即受登壇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禪師》詩:“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師。”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種事物開始出現。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種外來的舊理想;現在‘經驗’既已登壇,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
南陽
郡名,現在湖北省襄陽縣一帶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諸葛亮《出師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寄麥始郢御林原文_寄麥始郢御林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