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養虛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養虛齋原文

偶憩養虛齋,因繹養虛義。

脩身在虛心,立政在虛意。

意者心之發,本末原一致。

脩身眾人概,立政一人事。

出令戒莫違,納言勉兼備。

是胥養虛要,我更應勤思。

詎惟受景宜,實切樂取志。

大舜有大焉,企予望難至。

詩詞問答

問:題養虛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養虛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養虛

培養空虛之性。《齊丘子·道家九·儉化》:“儉於聽,可以養虛。”參見“ 養空 ”。

脩身

陶冶身心,涵養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易·復》:“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史記·五帝本紀》:“﹝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士之脩身立節,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來,不可勝數。” 清 王筠 《菉友臆說》:“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瑣,或有照顧不到處,則出矣。”

虛心

(1) 謙虛;不自滿、不自大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虛心以納下。——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2) 心虛,心有所愧而膽怯

立政

(1).謂建立長官。《書·立政》:“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言國家建立長官,毋或用憸人也。”

(2).確立為政之道。 漢 揚雄 《法言·先知》:“或問何以治國?曰立政。”《後漢書·黨錮傳·李膺》:“夫立政之要,記功忘失。”

(3).蒞政;臨政。立,通“ 涖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臣聞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賞。” 司馬貞 索隱:“《戰國策》‘立’作‘涖’。”

虛意

猶虛心。《孔叢子·獨治》:“ 耳 又使謂 子魚 曰:‘……王又 聞 子賢,欲諮良謀,虛意相望也。’ 子魚 遂往。 陳王 郊迎而執其手。”

意者

(1).表示測度。大概,或許,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國亡乎?”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獨念乞墦之辱,心實恥之,而必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聞見以為聰明,或藉耳目以為心腹歟!”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躍返國,聚父母親友作再生之華筵耶!”

(2).表示選擇。是……還是……。《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史記·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漢書·文帝紀》:“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

本末

(1) 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2) 主次,先後

一致

沒有分歧

眾人

(1) 大多數人

眾人都感到驚奇

(2) 大家

眾人竭力。——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一般人,普通人

今之眾人。——唐· 韓愈《師說》

為眾人師。——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眾人待其身。——唐· 韓愈《原毀》

眾人皆以奢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泯然眾人。——宋· 王安石《傷仲永》

人事

(1) 指人世間的事

人事滄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

人事調動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識的對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盡人事

(6) 饋贈的禮物

送人事

出令

發出命令。《書·周官》:“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管子·立政》:“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憲於國。” 宋 陸游 《賀禮部鄭侍郎啟》:“恭審筆橐升華,資論思于禁路,絲綸出令,兼潤色於皇猷。”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吾謂即使朝廷出令,前鼎鑊而後 * ,驅之而出家,彼寧有守其妻孥以死者耳?必不願也。”

納言

(1).古官名。主出納王命。《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孔 傳:“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 秦 漢 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農為納言,有納言將軍 嚴尤 。 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從。 保定 四年改御伯為納言。 宣帝 末又置侍中。 隋 避 文帝 父 楊忠 誄,改侍中為納言, 煬帝 大業 十二年又改納言為侍內。 唐 初為納言, 唐 武德 四年改為侍中。參閱《通典·職官三》。

(2).尚書等近臣所用幘巾。《後漢書·輿服志下》:“尚書幘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兼備

同時具備

德才兼備

勤思

勤苦思索;時時想念。《孔叢子·居衛》:“ 禹 、 湯 、 文 、 武 及 周公 ,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規,或禿骭背僂,亦聖。”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勞神苦體,契闊勤思。” 晉 陶潛 《閒情賦》:“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

實切

實在;的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只是萍蹤相遇,受此深恩,無地可報,實切惶愧耳。”

取志

猶立志。 晉 張協 《雜詩》之一:“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婁生 。”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哲人尚休官,取志不在歲。賢達恃少年,輕心撥名勢。”

大舜

對 舜 的尊稱。《孟子·公孫丑上》:“ 大舜 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大舜 云:‘書用識哉!’所以記時事也。”《晉書·樂志下》:“繼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綱。”

企予

三國 魏 曹丕 《秋胡行》詩:“企予望之,步立躊躕。”企,踮起腳。予,猶“而”,助詞。後以“企予”表示佇立。《文選·陸機<嘆逝賦>》:“望 湯谷 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 李善 註:“《毛詩》曰:‘誰謂 宋 遠,跂予望之。’ 鄭玄 曰:‘跂足則可望見之。’企與跂同。” 明 陳子龍 《暮春晦前一日文溪道中》詩:“矧此瞻故鄉,企予不能渡。”

詩詞推薦

題養虛齋原文_題養虛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