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良夫遂幽軒

作者:高尚志 朝代:元代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

閉跡銷聲與世疏,岩居蕭散屬潛夫。

竹間展席移茶具,花底清吟擊酒壺。

喜向山林便野服,懶因軒冕溷泥塗。

令人長憶鴟夷子,欲趁高秋泛五湖。

詩詞問答

問:題徐良夫遂幽軒的作者是誰?答:高尚志
問:題徐良夫遂幽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題徐良夫遂幽軒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明詩紀事 乙簽·卷二、槜李詩系卷六

參考注釋

閉跡

謂不與世人交往。

銷聲

(1).隱匿聲名;隱姓埋名。《晉書·儒林傳論》:“ 文博 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通儒之高尚者也。” 唐 王維 《能禪師碑》:“禪師遂懷寶迷邦,銷聲異域。”

(2).默不作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僧徒肅穆,學業清高,外道學人,銷聲緘口。”一本作“鎮聲”。

岩居

亦作“嵓居”。山居,多指隱居山中。《莊子·達生》:“ 魯 有 單豹 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 唐 權德輿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詩:“ 綺皓 清風千古在,因君一為謝巖居。” 宋 范仲淹 《贈方秀才》詩:“高尚繼先君,嵓居與俗分。” 清 周亮工 《贈膠西張用之》詩:“如此巖居應滿志,自忘宿世占時名。”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潛夫

隱者。 清 方文 《從子子唯園中作》詩:“勿使衡門延俗客,每將疑義問潛夫。” 清 金農 《題賣餅家壁》詩:“蔥肆漿房半故儒,康衢賣餅亦潛夫。”

茶具

烹茶、飲茶所用的器具

清吟

清美的吟喔;清雅地吟誦。 唐 白居易 《與夢得沽酒且約後期》詩:“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宋 曾鞏 《芍藥廳》詩:“何如蕭灑山城守,淺酌清吟 濟水 邊。”《鏡花緣》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紛霏之際,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酒壺

盛酒的壺。後亦稱酒注子為酒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使太中大夫 鄭泉 聘 劉備 於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泉 臨卒,謂同類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歲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唐 韓愈 《送區冊序》:“歲之初吉,歸拜其親;酒壺既傾,序以識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勞山道士》:“乃於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野服

村野平民服裝。《禮記·郊特牲》:“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孔穎達 疏:“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今歲終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晉書·隱逸傳·張忠》:“ 堅 ( 苻堅 )賜以冠衣。辭曰:‘年朽髮落,不堪衣冠,請以野服入覲。’從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脫靴返棹二圖贊》:“幅巾兮野服,貌腴兮神肅。” 清 屠文漪 《南歌子》詞:“先生野服出尋詩,正是菊花天氣好秋時。”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臺笠野服,不可施於都人。”

軒冕

(1).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既軒冕之非榮,豈緼袍之為恥。”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故蓬居窮巷,軒冕結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軒冕,軒冕化宮室,宮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祿。《莊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唐 《過陶徵君隱居》詩:“田園三畝緑,軒冕一銖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軒冕失之,有時而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簡袁永之獄中》詩:“本同江海人,俱為軒冕誤。”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恆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軒冕。”

(3).指國君或顯貴者。《管子·輕重甲》:“故軒冕立於朝,爵祿不隨,臣不為忠。”《後漢書·崔駰傳》:“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軒冕無枉顧,清川照我門。”《明史·文苑傳四·徐渭》:“當 嘉靖 時, 王 李 倡七子社, 謝榛 以布衣被擯。 渭 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

(4).指為官。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然性素高介,當官則死其職,過即澹然無軒冕情。”

泥塗

亦作“ 泥塗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莊子·田子方》:“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 宋 曾鞏 《序越州鑑湖圖》:“每歲農隙當僦人濬湖,積其泥塗,以為丘阜。”

(2).泥濘的道路。《六韜·勵軍》:“出隘塞,犯泥塗,將必先下步。”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泥塗擁城郭,水潦盤丘墟。” 清 南潛 《聽雨》詩:“前宵松月疑塵夢,明日泥塗聽屐聲。” 應修人 《梅雨後第一回曉游的路上要荷、舜、彥們 * 》詩:“朝霞雖淡了曉星雖沉,露草瀼瀼的泥塗渾渾。”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傳·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晉國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泥途斂翮,空自望丹霄。”《紅樓夢》第九十回:“同在泥塗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虛!” 郭沫若 《恢復集·我看見那資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兒五口,我只好還是曳尾於泥塗。”

(4).污濁。亦指視為污濁;輕賤。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六:“自謂‘銀艾非吾事’,可見其泥塗軒冕之意。”

(5).比喻災難、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災難、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遜 《與建安王謝秀才箋》:“州民泥塗, 何遜 死罪。”《水滸後傳》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橫禍,便當申救,使出泥塗。” 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第二節:“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懷,拯吾數百兆困離庶民於泥塗;而登之袵席。”

見“ 泥塗 ”。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長憶

經常想到;時常想念。 唐 李白 《月下吟》:“解道澄江浄如練,令人長憶 謝玄暉 。” 宋 辛棄疾 《踏莎行·和趙興國知錄韻》詞:“長憶 商山 ,當年四老,塵埃也走 鹹陽 道。”

鴟夷子

即 鴟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范公石湖》:“豈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范蠡 乃 越國 之上卿,因獻 西施 於 吳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吳國 。後見 越王 義薄,扁舟遨遊五湖,自號 鴟夷子 。”參見“ 鴟夷子皮 ”。

高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

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南朝齊· 謝脁《謝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詩詞推薦

  • 和竹溪三詩效顰一首

    劉克莊宋代〕衰殘悔不早修真,藍縷何須更逐貧。諸惡能通三世業,瓣香要做再來身。先民至死思存漢,諂子偷生作美新。俯仰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趙蕃宋代〕新綠深深嫩更黃,非花非草定何香。故山草木皆余愛,最愛抽梢竹過牆。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晚花

    梅堯臣宋代〕春花莫厭早,秋草莫厭遲。各不相羨慕,榮楁乃係時。芙蓉東籬英,雖晚亦自宜。霜前給給開,霜後差差萎。深處
  • 吳疾愈約客游湖上園

    張鎡宋代〕平生志四方,豈願宋三窟。超凌風中驥,振迅霜後鶻。無何足受濕,步履遽臲卼。投鍼痛循筋,濯藥熱透骨。重纏
  • 送李戎扶侍往壽安

    賈島唐代〕二千餘里路,一半是波濤。未曉著衣起,出城逢日高。關山多寇盜,扶侍帶弓刀。臨別不揮淚,誰知心鬱陶。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早春即事

    白居易唐代〕煙鎖虛窗展素緗,微風吹到落梅香。孤懷待月惟枯坐,余恨添眉卻晚妝。舊事不堪重省憶,新詞漫自費平章。黃粱
  • 寶珠洞

    王頊齡清代〕濟勝芒鞋健,窮幽古洞探。奇松穿石罅,絕壁插精藍。鐘鼓諸天靜,風雲半嶺含。蕭然塵世外,應愧此瞿曇。
  • 明德皇太后輓歌詞五首

    楊億宋代〕外族長安盛,尊名永樂崇。初陵淒草露,舊殿閴椒風。鞏樹迷凶仗,周原掩壽宮。聖君悲望處,淚雨泣重瞳。
  • 西堤

    乾隆清代〕西堤此日是東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展拓湖光千頃碧,衛臨牆影一痕齊。刺波生意出新芷,踏浪忘機起野鷖。堤與
  • 爇心香 詠香

    馬鈺元代〕不*沉香。閒*心香。布仁風、處處聞香。人人向善,個個崇香。願處無為,常清淨,自然香。妙洞雲香。虎嘯噴
  • 范涵輝過訪

    沙明明代〕怪君多野興,雨歇出尋僧。入夢隨時是,探梅隔歲曾。夜寒春故淺,溪闊水新增。何限懷歸去,西齋月掛藤。
  • 偈二十二首

    釋子淳宋代〕七佛前前曠路賒,碧琉璃界鎖蟾華。披衣出戶更猶永,撒手還家日未斜。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代〕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①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②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暘情形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北省今年晴雨宜,欣茲時若報京師。庶幾免議佳兵致,幸與同蒙昊貺施。夏稼秋蔬歌有穫,高原下隰沐無私。石峰
  • 過九松山·其三

    乾隆清代〕靜欲縈盤動欲騰,千秋翠色倚崚嶒。朅思九里西湖路,一例鳴鞭引興曾。
  • 奉和魯望獨夜有懷吳體見寄

    皮日休唐代〕病鶴帶霧傍獨屋,破巢含雪傾孤梧。濯足將加漢光腹,抵掌欲捋梁武須。隱几清吟誰敢敵,枕琴高臥真堪圖。此時
  • 和宋文淵送仲明舉西歸三首

    郭印宋代〕丈夫志萬里,耿耿抱長慮。青雲卻倦飛,功業何由樹。廟堂有先達,體國心焦勞。歸來掩關臥,茅檐日色高。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嘲杜鵑

    白玉蟾宋代〕杜宇聲聲蓋自嗟,春殘何事更天涯。不歸則是歸還是,伊是無家或有家。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 玩郡齋海榴

    宋之問唐代〕澤國韶氣早,開簾延霽天。野禽宵未囀,山蜚晝仍眠。目茲海榴發,列映岩楹前。熠爚御風靜,葳蕤含景鮮。清晨
  • 調笑令

    李呂宋代〕歸晚。思何限。玉墜金偏雲鬢亂。傷春誰作嬉遊伴。只有飛來花片。幾回愁映眉山遠。總被東風驚散。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
題徐良夫遂幽軒原文_題徐良夫遂幽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