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二·黃馬

作者:王家屏 朝代:明代

原文

軒後興,應龍翔,駕天駟,乘飛黃。

回頭看紫燕,顧影失超光。

君王神武古來少,萬里煙塵一劍掃。

馬蹄蹴處山為摧,何論陳暉與平保。

揚鞭渡淮淮水清,金陵父老壺漿迎。

從此華陽休駿足,山河重整泰階平。

詩詞問答

問:《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二·黃馬》的作者是誰?答:王家屏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家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家屏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選明詩卷四十七

2. 錄二首

參考注釋

軒後

即 黃帝 軒轅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百靈侍 軒後 ,萬國會 塗山 。” 宋 王禹偁 《園陵犬賦》:“ 秦皇 採藥,島中之士未廻; 軒後 鍊丹,湖上之龍已去。” 清 朱彝尊 《御試省耕詩二十韻》:“吉日 宣王 禱,空同 軒後 齋。”

應龍

(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 禹 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楚辭·天問》:“河海應龍,何畫何歷? 鮌 何所營? 禹 何所存?”《文選·班固<答賓戲>》:“應龍潛於潢污,魚黿媟之。” 呂延濟 註:“應龍,有翼之龍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清 龔自珍 《尊任》:“應龍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飽龍肉,而睫淚以哀井上之居民,豈得為應龍也哉!”

(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山海經·大荒東經》:“ 大荒 東北隅中,有山名曰 凶犁土丘 。 應龍 處南極,殺 蚩尤 與 夸父 ,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 應龍 之狀,乃得大雨。”《後漢書·張衡傳》:“夫 女魃 北而 應龍 翔,洪鼎聲而軍容息。” 李賢 註:“ 女魃 ,旱神也。 應龍 ,能興雲雨者也。”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旱年或播灑,潤可足九土,奈何但泓澄,未為 應龍 取。”

駕天

凌空。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崔侯 文章苦敏捷,高浪駕天輸不盡。”

飛黃

(1).傳說中的神馬名。又名乘黃。《淮南子·覽冥訓》:“青龍進駕,飛黃伏皁。” 高誘 註:“飛黃,乘黃也,出西方,狀如狐,背上有角,壽千歲。” 唐 張說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不因茲白人間有,定是飛黃天上來。”

(2).指古代勇士 飛廉 與 中黃伯 。《文選·張協<七命>》:“於是 飛 黃 奮鋭, 賁 石 逞技。” 李周翰 註:“ 飛 , 飛廉 ; 黃 , 中黃 。”

(3).見“ 飛黃騰踏 ”。

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紫燕

亦作“ 紫鷰 ”。1.古代駿馬名。《西京雜記》卷二:“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紫燕騮。”

(2).泛指駿馬。《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將使紫鷰駢衡,緑虵衛轂。” 呂向 註:“紫鷰、緑虵……皆駿馬名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明 何景明 《七述》:“馬則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師師,駪駪騤騤。”

(3).燕名。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頷下紫色,營巢於門楣之上,分布於 江 南。見 宋 羅願 《爾雅翼·釋鳥三》。 唐 顧況 《悲歌》:“紫燕西飛欲寄書,白云何處逢來客。” 明 徐霖 《繡襦記·追奠亡辰》:“忍看寄壘人家雙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數飛。”

顧影

亦作“ 顧景 ”。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後漢書·南匈奴傳》:“ 昭君 丰容靚飾,光明 漢 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低迴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顏氏》:“女入房,巾服而出,曰:‘視妾可作男兒否?’生視之,儼然一顧影少年也。”

超光

傳說中的駿馬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六名超光,一形十影。”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侍從奔驟無及者,上以為超光、趍影之匹也。”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末]怎見得好馬,有多少名色?[淨][西江月]只見赤電、超光、越影、奔雷、躡景、踰輝。”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神武

神明而威武

將軍乃神武雄才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煙塵

(1) 菸灰

(2) 煙霧和塵埃

(3) 烽煙和戰場上揚起的塵土,舊時指戰火

漢家煙塵在東北。——唐· 高適《燕歌行》

九重城闕煙塵生。——唐· 白居易《長恨歌》

(4) 舊時指人煙稠密的地方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杜甫《為農》

馬蹄

馬的蹄子

何論

唐 宋 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國初,《韻略》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 施肩吾 《及第勑》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何論蓋如‘三傑佐 漢 孰優’,‘四科取士何先’之類。”

揚鞭

揮鞭。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揚鞭驟急白汗流,弄影行驕碧蹄碎。” 宋 周邦彥 《點絳唇》詞:“空回顧,淡煙橫素,不見揚鞭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勛戚·服色之僭》:“在京內臣稍家溫者,輒服似蟒、似鬥牛之衣,名為草獸,金碧晃目,揚鞭 長安 道上,無人敢問。” 賀敬之 《十年頌歌》:“一手揮動神筆,一手揚鞭催馬!”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壺漿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岳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揚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壺漿迎。”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五:“一腳踏遍了千古的戰場,沿途的民眾愛戴我們,大道兩旁斷不了壺漿。”參見“ 壺漿簞食 ”。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駿足

駿馬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泰階

(1).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兩兩並排而斜上,如階梯,故名。《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 應劭 曰:‘《黃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鹹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泰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從此 華陽 休駿足,山河重整泰階平。” 清 張錫作 《月蝕詩》:“吾聞皇天無私泰階平,二紀五緯誰相爭。”

(2).借指朝廷。 唐 賈至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信矣草創時,泰階速賢良。”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去年夏四月,今丞相 趙郡公 徵還泰階,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踐其武。”

詩詞推薦

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二·黃馬原文_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二·黃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