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河屯行宮即景原文
樓觀圖雲倚翠微,苔封芝徑接岩扉。
入簾水態漾珠網,映座山容罨鎖闈。
天上仙鸞真可駕,人間別苑那堪妃。
伯駒畫裡憶曾見,圓嶠方壺是也非。
詩詞問答
問:喀喇河屯行宮即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喀喇河屯行宮即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喀喇河屯行宮即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樓觀
泛指樓殿之類的高大建築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漢 鄭玄 註:“高明,謂樓觀也。”《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詞:“樓觀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東則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間隱隱有樓觀。”
倚翠
(1).女子美好的眉色。 唐 高適 《秋胡行》:“妾本 邯鄲 未嫁時,容華倚翠人未知。”
(2).親近女性。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小子 白衙內 ,平生好倚翠,拐了 郭念兒 ,一日七箇醉。”
岩扉
(1).岩洞的門。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2).借指隱士的住處。 宋 陸游 《開元暮歸》詩:“茹芝卻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入簾
(1).科舉考試時閱卷官進入試院履職謂之“入簾”。其在考試期間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鮮于同 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簾,自謂遇合十有八九。”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考官爭席》:“﹝ 李東陽 ﹞為太常少卿時,典 弘治 癸丑會試,時 耿文恪 岳 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初入簾大宴,與爭席,有違言。”
(2).指擔任科舉閱卷官。 清 李漁 《憐香伴·簾阻》:“如今會場伊邇,若論資俸,下官也該入簾。”《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湯父母 前次入簾,都取中了些‘陳貓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時目,所以這次不曾來聘。” 清 惲敬 《與鄧過庭》:“今年秋闈, 敬 不料能整齊如此,方悔前之力辭入簾為過於避事。”
水態
猶言水上景色。 唐 蘇頲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山光積翠遙疑逼,水態含青近若空。” 唐 杜牧 《齊安郡晚秋》詩:“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清 何紹基 《別濟南》詩之二:“水態山容似客忙,誰從漁父問行藏。”
珠網
綴珠之網狀的帳幃。《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夕露為珠網,朝霞為丹雘。” 呂延濟 註:“珠網,以珠為網,施於殿屋者。” 唐 王維 《白鸚鵡賦》:“經過珠網,出入金鋪。” 宋 劉筠 《清風十韻》:“珠網疎難掩,銅爐冷易侵。” 元 大訢 《次韻答曹德昭台郎見寄》:“花壓雕闌護玉墀,光涵珠網耀摩尼。”
山容
山的姿容。 唐 元稹 《和樂天重題別東樓》:“山容水態使君知,樓上從容萬狀移。” 宋 陸游 《即事》詩:“雲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寬。” 明 袁宏道 《久雪忽晴喜而有作》詩:“柳態美如新櫛髮,山容親似遠歸人。”
鎖闈
猶鎖院。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六月》:“而況鎖闈,典司封校,儻或隱情患失,緘默不言,則負陛下委任之恩。”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閣試》:“士人自鎖闈敭廷之外,其試事最重者,無如吏部之考選科道。” 清 趙翼 《秋閨分校雜詠·填榜》:“堂吏聲高唱拆封,關防加密鎖闈重。”
上仙
亦作“ 上仙 ”。1.成仙;登仙。《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唐 牛僧孺 《玄怪錄·杜子春》:“向使子無噫聲,吾之藥成,子亦上仙矣。” 明 陳繼儒 《虎薈》卷二:“ 天寶 中, 緱氏縣 太子陵 仙鶴觀 ,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鄭澤 《七夕赴城》詩:“自昔悲塵世,由來有上僊。”
(2).死亡的婉詞。多指帝王。《舊唐書·鄭顥傳》:“不數日, 宣宗 不豫,廢朝會,及宮車上僊,方悟其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仁宗 不悅,即時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極。”
(3).道家分天上仙人為九等,第一等為上仙。《雲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
(1).天上的神仙。 唐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詩:“唯餘古桃樹,傳是上仙栽。” 唐 徐凝 《和嵩陽客月夜憶上清人》詩:“獨夜 嵩陽 憶上仙,月明三十六峯前。” 唐 皮日休 《和魯望懷楊台文楊鼎文二秀才》詩:“為説風標曾入夢,上仙初著翠霞裙。”
(2).道家所傳說的“九仙”中品級最高者。《雲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
(1).道家謂升天成仙。仙,也作“僊”。《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枕中書》:“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雖有億萬里,往還如一步耳。”
(2).用作帝、後死亡的婉稱。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志銘》:“ 貞元 中, 沙鹿 (指皇后)上仙, 長秋 虛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聽於妃。” 宋 洪邁 《容齋五筆·丙午丁未》:“ 淳熙 丁未, 高宗 上仙。” 明 彭時 《彭文憲公筆記》:“戊子六月二十八日, 慈懿王太后 上仙。”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別苑
專供帝王遊獵的園林。 五代 齊己 《和李書記》詩:“遠蝶戀香拋別苑,野鶯銜得出深宮。”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圓嶠
傳說中的仙山。常指隱士、神仙所居之地。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幾路通 圓嶠 ,何山是 沃焦 ?” 唐 陸龜蒙 《四明山詩·石窗》:“山應列圓嶠,宮便接方諸。” 明 袁宗道 《封知縣劉公墓志銘》:“不得於武,去而神仙。三變入道, 蓬萊 圓嶠 ,下視簪組,不滿一笑。”
方壺
(1).腹圓口方的壺。古代禮器的一種。《儀禮·燕禮》:“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 鄭玄 註:“尊方壺,為卿大夫士也。” 賈公彥 疏:“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又別有公尊瓦大兩,故知方尊為此人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漢 何休 註:“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
(2).傳說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殷敬順 釋文:“一曰 方丈 。” 漢 班固 《西都賦》:“濫 瀛洲 與 方壺 , 蓬萊 起乎中央。”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是當年、玉斧削 方壺 ,無人識。” 清 金農 《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詩之二:“ 方壺 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