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澄性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澄性堂原文

萬佛樓邊澄性堂,偶因路便憩徜徉。

冰融新水漪瀾細,雪後微風湊曉涼。

傍座梅梢漸吐綠,隔牆柳線已薰黃。

性靈物物自澄澈,那更蓮台問幻常。

詩詞問答

問:題澄性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澄性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澄性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徜徉

(1).猶徘徊。盤旋往返。《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猶彷徨。心神不寧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會 帝軒 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舊註:“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後漢書·張衡傳》作“相佯”。

(3).安閒自得貌。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 宋 陳亮 《何少嘉墓志銘》:“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疾。” 明 張羽 《秋日苕溪·道中》詩:“閒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新水

(1).新汲之水。《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漢 鄭玄 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藝文類聚》卷五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緑楊村。”

漪瀾

水波。《文選·左思<吳都賦>》:“理翮整翰,容與自翫。彫啄蔓藻,刷盪漪瀾。” 劉逵 註:“漪瀾,水波也。” 南唐 馮延巳 《清平樂》詞:“冰散漪瀾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 郭沫若 《游里加湖》詩:“汽艇破漪瀾,湖山四壯觀。”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梅梢

梅樹梢頭。 宋 范成大 《坐嘯齋書懷》詩:“月侵燈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韓淲 《朝中措·梅月圓》詞:“香動梅梢圓月,年年先得東風。” 清 陳維崧 《鵲踏花翻·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平話>詞》:“雨滴梅梢,雪消蕙葉,入春難得今宵暇。”

吐綠

呈現翠綠色。 三國 魏 曹植 《芙蓉賦》:“絲條垂珠,丹榮吐緑。” 唐 宋之問 《太平公主山池賦》:“高閤翔雲,丹巖吐緑。”

隔牆

把一個結構(如房屋、房間或圍欄)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開的內牆

柳線

柳條細長下垂如線,故名。 南朝 梁 范雲 《送別》詩:“東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詩:“風吹柳線垂,一枝連一枝。” 元 鄭光祖 《塞鴻秋》曲:“雨餘梨雪開香玉,風和柳線搖新緑,日融桃錦堆紅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你看梅錢已落,柳線才黃,軟軟濃濃,一院春色。”參見“ 柳絲 ”。

靈物

(1) 神奇的東西;靈通之物

那塊玉是個靈物

(2) 指神仙鬼怪(迷信)

澄澈

亦作“ 澄徹 ”。1.清澈,水清見底。 晉 王獻之 《雜帖》:“ 鏡湖 澄澈,清流瀉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詩:“澄澈照人膽,深山只一般。” 明 劉基 《活水源記》:“其初為渠時,深不踰尺,而澄徹可鑑。”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

(2).清亮明潔。 南朝 宋 謝靈運 《怨曉月賦》:“墀除兮鏡鑑,房櫳兮澄澈。”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陰晦,今歲澄澈將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堅衛生行之攜酒與詩見過依韻以答》:“夜涼河漢靜無聲,澄澈天開萬里晴。” 聶紺弩 《奇遇》:“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比剛才晶瑩澄澈得多。”

(3).明白。《關尹子·九藥》:“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適 《費氏父子的學說》:“ 費密 作《孫徵君傳》,只說:‘其學以澄徹為宗,和易為用。’”

蓮台

蓮座

詩詞推薦

題澄性堂原文_題澄性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