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腴書屋原文
全書浩淵海,薈要聚魁殊。
個裡足真味,於焉飫道腴。
惟余勵宵旰,那解辨精粗。
一例束高閣,芸編笑負孤。
詩詞問答
問:味腴書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味腴書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味腴書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全書
(1).內容完整,並無殘缺的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書。 清 康熙 《御製<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
(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
(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淵海
深淵和大海,比喻幽深而又廣闊
魁殊
奇特;與眾迥異。《文選·左思<魏都賦>》:“至於山川之倬詭,物產之魁殊,或名奇而見稱,或實異而可書。” 呂向 註:“山川倬絶,物產大殊。” 元 王逢 《前六峰行貽葉舜可》詩:“ 武夷 九曲 仙所都, 江郎 參倚尤魁殊。”
個裡
亦作“ 個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諦觀熟視,方知個裡情形。”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慎容 ﹞《窺采齊曉粧》云:‘徘徊明鏡漫凝神,個裡伊誰解效顰?’”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維 《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詩:“香車寶馬共喧闐,箇里多情俠少年。” 宋 黃庭堅 《卜運算元》詞:“天上人間有底愁,向箇里,都諳盡。”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長怪春歸何處,誰知箇里迷藏。”
真味
(1).真實的意旨或意味。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讀《騷》之久,方識真味。” 明 朱承爵 《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聲音之外,乃得真味。” 葉聖陶 《倪煥之》四:“他們只是沒有嘗到教育事業的真味罷了,一旦嘗到這人世間至高至上的真味,那就硬教他們淡漠也決不肯了。”
(2).指味道純正的食品。 宋 朱熹 《乳餅》詩:“清朝薦疎盤,乳鉢有真味。”
(3).指食物本來的味道。 清 曹庭棟 《老老恆言·飲食》:“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道腴
(1).某種學說、主張的精髓。《文選·班固<答賓戲>》:“慎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李善 註:“ 項岱 曰:‘腴,道之美者也。’…… 桓譚 《答楊雄書》曰:‘ 子云 勤味道腴者也。’” 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玉燭登年,金商在律,炎涼始貿,動靜惟安,勤味道腴,幸遵雅尚,豈不樂哉!” 唐 高彥休 《高闕史·薛氏子為左道所誤》:“二子則延入賓位,雅談奧論,深味道腴。” 清 姚鼐 《觀飛來峰入靈隱寺》詩:“長生固非願,遺物即道腴。”
(2).研討玩味。 元 盧摯 《寄蕭征君惟斗》詩:“道腴《德充符》,怡然有餘歡。”
宵旰
〈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歇息
宵旰憂虞軫。——唐· 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細微和粗大。《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鄭玄 註:“精粗,謂萬物大小也。”《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精密和粗疏。《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韓愈 《示兒》詩:“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圖》:“人之眾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木石精麄,隨宜而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一例
一律;同樣
束高閣
見“ 束之高閣 ”。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