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入雲門原文
草市雲門徑接連,若耶溪轉萬峰閒。
晴光新發層層岫,水勢頻高處處灣。
六寺春分中令宅,三亭花滿小何山。
誰當麗句亭橋上,應是清流與白鷳。
詩詞問答
問:初晴入雲門的作者是誰?答:李寄
問:初晴入雲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初晴入雲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草市
鄉村集市。相對城市而言。 唐 李嘉祐 《登楚州城望驛路十餘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詩:“草市多樵客,漁家足水禽。” 宋 蘇軾 《乞罷宿州修城狀》:“﹝居民﹞散在城外,謂之草市者甚眾。” 明 劉基 《出越城至平水記》:“泊於 雲峰 之下,曰 平水 市,即 唐 元微之 所謂草市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離州縣城較遠,在交通便利的地點因商業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稱為草市。”
雲門
(1). 周 六樂舞之一。用於祭祀天神。相傳為 黃帝 時所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鄭玄 註:“此 周 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 曰《雲門》、《大卷》。 黃帝 能成名萬物,以明民共財,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舊唐書·音樂志一》:“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鹹》、《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書·辨樂》:“古之作樂,各用其宮。”自註:“如《大司樂》:舞《雲門》,則圜鍾為宮。”
(2).高聳的大門。多比喻富貴之家。《古文苑·孔融<雜詩>之一》:“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 章樵 註:“雲門謂門第穹崇,上侵雲漢。”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玉宇璇階,雲門露闕。”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珍藏既出於雲門,傳刻僅留於朔塞。”
(3). 漢 雲陽縣 的城門。《文選·班彪<北征賦>》:“歷 雲 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註:“ 雲陽 ,古縣,在 池陽 西北,屬 右扶風 。雲門,即 雲陽縣 門也。《漢書》: 左馮翊 有 雲陽縣 。”
(4).山門。借指寺廟。 唐 杜甫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詩:“雲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唐 陸龜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詩之一:“雲門老僧定未起,白閣道士遙相迎。” 唐 尚顏 《寄荊門鄭準》詩:“不許姓名留月觀,終攜瓶錫去雲門。”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氣狀如雲霧,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指渠口以為雲門,灑滮池而為陸澤。” 張銑 註:“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為雲門,猶雲來則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六:“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6). 蜀 的代稱。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煙沉冰井,雨歇 雲門 。” 倪璠 註:“此以《蜀都賦》有雲門,故以 雲門 指 蜀 。” 唐 崔塗 《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詩:“ 雲門 一萬里,應笑又擔簦。”
(7).指谷口。 晉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闢。” 唐 馬戴 《早發故山作》詩:“雲門夾峭石,石路蔭長松。”
(8).山名。在 浙江 紹興 南。亦名 東山 。山有 雲門寺 。 南朝 梁 處士 何胤 曾居於此。《梁書·文學傳下·王籍》:“﹝ 王籍 ﹞除輕車 湘東王 諮議參軍,隨府 會稽 。郡境有 雲門 、 天柱山 , 籍 嘗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調歌頭·壽趙文昌》詞:“胸有 雲門 禹穴 ,筆有禊亭 晉 帖,風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寫琅玕。”
(9).山名。在 山東省 青州市 南。一名 雲峰山 。 清 周亮工 《雲門送胡元潤還白下》詩:“屴崱君能到, 雲門 得暫停。”
(10).山名。在 廣東省 乳源瑤族自治縣 北,連 樂昌縣 界。山有 雲門寺 。 五代 文偃禪師 居此。參見“ 雲門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雲門宗。 宋 陳師道 《請興化禪師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記為世導師,紹雲門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至雲門之訶佛,則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參見“ 雲門宗 ”。
(12).人體穴位名。位於前胸外上方,當鎖骨外端下緣。《素問·水熱穴論》:“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寫四支之熱也。” 王冰 註:“雲門在巨骨下,胸中行兩傍。”
接連
(1) 連續不斷地
接連好幾天
(2) 一個接一個地;一次接一次地
接連不斷地傳來好訊息
若耶溪
溪名。出 浙江省 紹興市 若耶山 ,北流入 運河 。相傳為 西施 浣紗之所。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若耶溪 , 雲門寺 ,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宋 辛棄疾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詞:“誰向 若耶溪 上,倩美人西去,麋鹿 姑蘇 。”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藕》:“藉兒好一箇嫩白的肌體,深深的住在 若耶溪 。”參見“ 若耶 ”。
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緑苹。”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達夫 《采石磯》:“呆著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筆來伏下身去,在詩的前面填了‘秋夜’兩字,作了詩題。”
層層
(1).一層又一層。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宋 梅堯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決決堰根水,層層湖上田。” 元 薛蘭英 薛惠英 《蘇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層層,靜夜分明見佛燈。” 清 邱象升 《清遠峽》詩:“客心愁入暮,高峽尚層層。”
(2).指逐層逐次。 唐 章碣 《對月》詩:“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人民日報》1982.3.31:“會議要求各地做到經費落實,組織落實,層層有人抓。”
水勢
水的流勢
水勢不大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春分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20或21日。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
中令
(1).中書令的省稱。 晉 檀道鸞 《續晉陽秋》:“ 王獻之 為中令。 獻之 少而標邁,不尋常貫,為一時風流之冠。 獻之 卒,以 王珉 為中書令。世謂之 大王令 、 小王令 也。” 唐 許渾 《出永通門經李氏莊》詩:“力保山河家又慶,祗應中令敵 汾陽 。” 宋 王禹偁 《三月二十七日偶作簡仲鹹》詩:“請看富貴 趙中令 ( 趙普 ),已作 北邙 山下塵。”
(2). 金 職官名。正七品。參閱《金史·選舉志二》。
三亭
(1).三個亭障。《墨子·雜守》:“諸外道,可要塞以難寇,其甚害者,為築三亭。亭三隅,織女之。” 孫詒讓 間詁引 陳奐 曰:“織女三星成三角,故築防禦之亭以象織女處隅之形。”
(2).亭名。《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王稽 知 范雎 賢,謂曰:‘先生待我於 三亭 之南。’與私約而去。” 司馬貞 索隱:“ 三亭 ,亭名,在 魏 境之邊,道亭也,今無其處。一雲 魏 之郊境,總有三亭,皆祖餞之處。”一說在 汴州 尉氏縣 西南。見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3).同“ 三停 ”。《意林》卷五引《傅子》:“相者曰:三亭九候,定於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於一寸之目。”一本作“ 三停 ”。《白雪遺音·馬頭調· * 神相》:“我看你五官六府,面生三亭,牙挑碎玉,唇紅齒白。”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麗句
(1).儷句;對偶的句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2).妍麗華美的句子。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汀酬翰林錢七徽赤藤杖歌》:“妍辭麗句不可繼,見寄聊且慰分司。” 宋 晏幾道 《臨江仙》詞:“ 東野 亡來無麗句,於君去後少交親。” 清 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閒題麗句寄瑤臺,邀取 飛瓊 駕鶴來;遲日煖風煙景媚,碧桃花下共持杯。”《讀書》1991年第8期:“個別篇章嫌過於鋪陳辭藻,以致因堆砌麗句而流於蹇澀難通。”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白鷳
亦作“ 白鷳 ”。鳥名。又稱銀雉。雄鳥的冠及 * 純藍黑色,上體及兩翼白色,故名。《西京雜記》卷四:“ 閩 越王 獻 高帝 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白鷴、黑鷴各一雙。”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皓鶴奪鮮,白鷳失素。” 唐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青蘿嫋嫋掛煙樹,白鷴處處聚沙堤。”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若得他放白鷴,開鸚鵡,劈雕籠,收絲網,再配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