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孔常軒館木塔寺原文
東魯宣尼幾世孫,春風吹上育王城。
葛藤已許參獅窟,竹簡何妨挾兔園。
一變悠悠驚世夢,久晴脈脈落溪痕。
長年來往城中路,木塔相尋莫憚煩。
詩詞問答
問:餞孔常軒館木塔寺的作者是誰?答:趙由皦
問:餞孔常軒館木塔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餞孔常軒館木塔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趙由皦的名句有哪些?答:趙由皦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十
參考注釋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世孫
嫡孫。《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 充 薨,世子 黎民 早卒,無嗣,妻 郭槐 欲以 充 外孫 韓謐 為世孫。” 胡三省 註:“世孫,謂嫡孫承祖父之世者。”《清史稿·高宗紀三》:“甲子,封 朝鮮國王 孫 李祘 為世孫。”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王城
(1).都城。《後漢書·趙溫傳》:“公前託為 董公 報讎,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説也。” 唐 戴叔倫 《送少微山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一:“仙人傑閣俯王城,西山見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劉子 、 單子 以 王猛 入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在今 洛陽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時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陰飴甥 會 秦伯 ,盟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當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
葛藤
比喻糾纏不清的關係
竹簡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兔園
(1).園囿名。也稱 梁園 。在今 河南 商丘縣 東。 漢 梁孝王 劉武 所築。為游賞與延賓之所。《西京雜記》卷二:“ 梁孝王 好營宮室苑囿之樂,作 曜華 之宮,築 兔園 。”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 唐 黃滔 《寄越從事林嵩侍御》詩:“莫戀 兔園 留看雪,已乘驄馬合凌霜。” 清 陳學泗 《紀事》詩:“多少 兔園 詞客老,空依北斗望 蓬萊 。”
(2).即兔園冊。指淺近的書籍。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一:“已就 丹陽 一小小講席,歲修不及三百金,背老親而獨游,理兔園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已。” 康有為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甚乃《學》《庸》《論》《孟》之微言,亦只守兔園坊本之陋説。”
(3).指淺陋之學。 清 龔自珍 《家塾策問二》:“近儒學術精嚴,十倍 明 儒,動譏 明 人為兔園、為鼠壤矣。”
一變
一度變化;一次變故或變革。《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論語·雍也》:“ 齊 一變,至於 魯 ; 魯 一變,至於道。”《景德傳燈錄·譚空和尚》:“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宋史·李好義傳》:“ 曦 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息,一變復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如今,距國初進關時節,曾不百年,風氣為之一變。”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驚世
震驚世俗。 宋 蘇軾 《祭陳令舉文》:“不然, 令舉 之賢,何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見其毫末,而出其餘棄,必有驚世而絶類者矣。” 宋 陳與義 《游峴山次韻》之一:“奇哉此一段,驚世無前軌。”
脈脈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沒有聲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樣子
溫情脈脈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長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來往
(1) 來和去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車輛來往
(3) 聯繫、交往或接觸——用於人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4) 左右;上下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
中路
(1).半路。《楚辭·九辯》:“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十:“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明 高啟 《張節婦詞》:“誰言妾有夫,中路棄妾身先殂。”
(2).路的當中。 漢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3).當中的一路。常指軍隊部署。《晉書·慕容暐載記》:“ 護 窮寇假合,王師既臨,則上下喪氣,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上:“是時 關東 危急, 蜀 中未寧, 莊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誅之。”《清史稿·饒餘敏郡王阿巴泰傳》:“聞敵伏兵於右,諸貝勒相約入隘必趨右,若出中路,與避敵同。”
(4).質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貨。
相尋
(1).相繼;接連不斷。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詩之一:“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北史·源賀傳》:“ 陳 將 吳明徹 寇 淮 南, 歷陽 、 瓜步 相尋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轍相尋,曾不知戒,內閣耳目猶人有先機議處,以肅戎行者乎?”
(2).尋訪;找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今夜風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不可不成一會。” 宋 朱熹 《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里夢相尋。”《水滸傳》第十九回:“到得那裡,相尋著 吳用 、 劉唐 船隻,合做一處。”
憚煩
怕麻煩。《左傳·昭公三年》:“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孟子·滕文公上》:“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 許子 之不憚煩?” 明 宋濂 《鄭府君墓版文》:“戴星往來踰三十春秋,不憚煩也。” 巴金 《龍》:“你為什麼這樣不憚煩地阻止我?”
詩詞推薦
滿江紅 民國肇造填滿江 * 感
弘一〔近現代〕皎皎崑嵛,山頂月、有人長嘯。看囊底、寶刀如雪,恩仇多少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