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善寺原文
外方多寶地,淨域辟雲關。
自占山川秀,遙看花樹殷。
到來塵念息,試坐稚冬閒。
紺宇怡神靜,丹梯舉足攀。
龍池噴德水,雁閣禮華鬘。
太少無窮奧,於茲見一斑。
詩詞問答
問:會善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會善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會善寺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2. 時十月朔日
參考注釋
外方
(1).山名。即 嵩高 。五嶽之一。《書·禹貢》:“ 熊耳 外方 桐柏 ,至於 陪尾 。” 孔穎達 疏:“ 嵩高 山在 穎川 嵩高縣 ,古文以為 外方山 。”
(2).外地;遠方。《南齊書·王琨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二:“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三國演義》第五回:“ 沛國 譙 人 夏侯惇 ,字 元讓 ,乃 夏侯嬰 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駡其師, 惇 殺之,逃於外方。”
(3).指向門外。《雲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寶地
(1) 地理、氣候等條件優越而富庶之地
柴達木盆地是塊寶地
(2) 敬稱對方所在之地
借貴方寶地一用
雲關
雲霧所籠罩的關隘。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扃岫幌,掩雲關,歛輕霧,藏鳴湍。” 唐 李白 《游泰山》詩之三:“平明登 日觀 ,舉手開雲關。” 明 陳子龍 《陟桐岩嶺》詩:“千盤上風磴,百折啟雲關。”
自占
(1).自行估計。《史記·平準書》:“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筭。”《漢書·食貨志下》:“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貯積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 顏師古 註:“占,隱度也,各隱度其財物多少,而為名簿送之於官也。”
(2).自來歸附。
(3).據為己有。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先是太尉在 涇州 為營田官, 涇 大將 焦令諶 取人田,自占數十頃。”《宋史·太宗紀二》:“ 江 南民飢,許渡 江 自占。”《宋史·地理志四》:“其土宜穀稻,賦入稍多,而南路有 袁 吉 壤接者,其民往往遷徙自占,深耕穊種。率致富饒,自是好訟者亦多矣。”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遙看
猶遙望。 南朝 陳 徐陵 《太極殿銘》:“ 甘泉 遠望,觀正殿之崢嶸, 函谷 遙看,美皇居之佳麗。”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上橋還倚望, 遙看 採菱船。”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之二:“日照 香爐 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到來
(1) 按時接近或即將臨近
下班時間終於到來
(2) ;來到
塵念
塵俗之念。 唐 黃滔 《題山居逸人》詩:“世人誰到此,塵念自應忘。”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今 唐 太上皇帝 ,貴妃 楊氏 ,宿根俱隸仙籍。祇緣塵念,謫在人間。” 何其芳 《畫夢錄·丁令威》:“他在 靈虛山 忽然為懷鄉的塵念所擾,騰空化為白鶴。”
紺宇
即紺園。佛寺之別稱。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朱軒夕朗,似游明月之宮;紺宇晨融,若對流霞之闕。” 宋 歐陽修 《廣愛寺》詩:“都人布金地,紺宇巋然存。” 清 姚鼐 《重宿幽棲寺》詩:“紺宇中臨千嶂小,黃梅旁出一枝尊。”參見“ 紺園 ”。
怡神
(1).怡養或怡悅心神。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今欲道足下以衛生之秘術,怡神之妙道,譬愈我於沉疴,若起屍於仙草,寧願聞乎?”《隋書·儒林傳·劉炫》:“玩文史以怡神,閲魚鳥以散慮。”《舊唐書·順宗紀》:“而積疾未復,至於經時,怡神保和,常所不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有一人奏繁華令(西洋胡琴)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固然已經怡神心會,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2).古代名琴名。《文獻通考·樂十》:“《琴瑟下》論曰: 黃帝 之清角, 齊桓 之號鐘, 楚莊 之繞樑,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響泉、韻磬、清英、怡神之類,名號之別也。”《駢雅·釋器下》:“清角、鳴廉……焦尾、怡神,靈開、靈和,古名琴也。”
丹梯
(1).紅色的台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黃節 註:“丹梯,丹墀也。” 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雲霄的山峰。《文選·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註:“丹梯,謂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註:“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嶽遍丹梯。”
舉足
(1).提腳;跨步。《禮記·曲禮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不能不舉足出此堂。”
(2).喻輕易。《後漢書·馬援傳》:“自謂 函谷 以西,舉足可定。”
(3).猶舉動。 唐 韓愈 《進學解》:“是二儒者,吐詞為經,舉足為法。” 宋教仁 《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孫逸仙 所以遲遲未敢起事者,以聲名太大,凡一舉足,皆為世界所注目,不敢輕於一試。”
龍池
(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龍池,下孔曰鳳沼。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琴辯》:“ 雷 張 製槽腹有妙訣,於琴底悉窪,微令如仰瓦,蓋謂於龍池鳳沼之弦,微令有脣,餘處悉窪之。”《紅樓夢》第八九回:“ 黛玉 笑道:‘這張琴不是短,因我小時學撫的時候,別的琴都彀不著,因此特地做起來的。雖不是焦尾枯桐,這鶴仙鳳尾,還配得齊整;龍池雁足,高下還相宜。’”
(2).池名。所名之池非一。其一在 唐 長安 隆慶坊 玄宗 未即位時所居的舊邸旁, 中宗 曾泛舟其中。 玄宗 即位後於 隆慶坊 建 興慶宮 , 龍池 被包容於內。在今 陝西 西安 興慶公園 內。 唐 沉佺期 《龍池篇》:“ 龍池 躍龍龍已飛,龍德先天天不違。” 唐 蘇頲 《龍池篇》:“ 西京 鳳邸躍龍泉,佳氣休光鎮在天。” 朱鶴齡 箋註:“《雍録》:‘ 明王 為諸王時,故宅在京城東南角 隆慶坊 。宅有井,井溢成池, 中宗 時數有雲龍之祥。後引 龍首堰 水注池,池面益廣,即 龍池 也。 開元 二年七月,以宅為宮,是為 興慶宮 。’”
(3).猶鳳池。指中書省。 唐 陳子昂 《為陳舍人讓官表》:“司言鳳綍,揮翰龍池。” 明 徐渭 《送內兄潘伯海謁選》詩:“明歲承恩日,龍池萬柳青。”
(4).借指內閣。《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 寶山 蔣敦復 作《滬城紀事》詩八首:‘海水羣飛日,東南又不支,龍池機早代, 燕 省處方危。’”
德水
(1). 黃河 的別名。《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更名 河 曰 德水 ,以為水德之始。”《史記·封禪書》:“ 秦始皇 既並天下而帝,或曰:‘……昔 秦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 秦 更名 河 曰 德水 。”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昔 岱山 徙號, 重華 著其受終; 德水 移名, 秦 人表其嘉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賀聖歡》:“四海皇風被,千年 德水 清。”
(2).佛教語。謂功德水。 南朝 梁簡文帝 《奉阿育王寺錢啟》:“難遇者乃 如來 真形舍利,照景蜜瓶,浮光德水。”參見“ 八功德水 ”。
華鬘
即花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普陀石》:“ 浙 定海縣 有 普陀 巖石,有大力像,華鬘天然。” 陳世宜 《柬可生》詩:“天界華鬘夢一場, 雙成 曾許抗顏行,詩題蕉葉語都讛,飯啖胡麻醒亦狂。”參見“ 花鬘 ”。
無窮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一斑
指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事物中的一小部分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會善寺原文_會善寺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