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井底引銀瓶,氓之六章別開生面無遁形。
始而共語繼而約,遂至相奔圖共樂。
為計非不狡以御彼,蚩蚩然終於見棄。
朱注以喻君子立身誠可思,井底引銀瓶,樂天形容浪子淫1*1婦之態實無遺。
似此艷體恐污筆硯,我誠不能為。
詩詞問答
問:《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四十·井㡳引銀瓶(止淫奔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四
2. 止淫奔也
參考注釋
六章
謂青、赤、黃、白、黑、玄六色。《禮記·禮運》:“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 孔穎達 疏:“五色,謂青、赤、黃、白、黑,據五方也。六章者,兼天玄也。以玄黑為同色,則五中通玄繢,以對五方,則為六色,為六章也。”
別開生面
(1) 另闢蹊徑開創新的形式或格局
妙妙,位置點染,別開生面,全非金陵舊派。——《桃花扇題畫》
(2) 生面:新的格局,新的面目。亦稱“另開生面”
遁形
隱藏形跡;隱身
無所遁形
始而
表示某一情況或動作開始(後面多接用“繼而”、“終於”等副詞)
始而驚愕,繼而歡喜
繼而
指接著某件事或行為之後,又接著…(先喝一瓶啤酒,繼而又喝了一杯白酒)
非不
非常;極其。《敦煌變文集·唐太宗入冥記變文》:“□□將書來苦囑,非不慇懃。” 蔣禮鴻 通釋:“‘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極其殷勤。”
蚩然
象聲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汪士秀》:“ 汪 技癢,極力踏去,覺異常輕軟。踏猛似破,騰尋丈;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 林紓 《先妣事略》:“ 紓 適家 橫山 ,距江三里,飛彈蚩然,日夜從屋上過。”
終於
(1) 表示下文是最終出現的情況
改革終於開始了
(2) 畢竟
他終於是人,缺點是難免的
見棄
(1).被遺棄。《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得財委而不計失百姓,計見親而不計見棄。三者之屬,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重念 鞏 無似,見棄於有司。”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 后稷 所以見棄之故,千古一大疑。”
(2).嫌棄我。 唐 薛調 《無雙傳》:“ 仙客 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 宋 蘇軾 《與章子厚參政書》之二:“ 軾 蒙恩如昨,顧以罪廢之餘,人所鄙惡,雖公不見棄,亦不欲頻通姓名。” 清 李漁 《憐香伴·女較》:“小娘子若不見棄,就留在敝衙,與小女結為姊妹何如?”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立身
安身,存身
幾無立身之地。——《廣東軍務記》
井底
見“ 井底蛙 ”。
銀瓶
銀制的瓶,汲水器
銀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樂天
樂於順應天命,引申為樂於自己的處境而無憂慮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繫辭上》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覺民《與妻書》
浪子
不受習俗慣例和道德規範約束的放蕩不羈的人,尤指不務正業過著放蕩生活的人
無遺
一點不遺留
屠戮無遺
艷體
指文詞華美的詩歌。多指情詩。 元 張宇 《採蓮》詩:“隔岸誰家貴公子,調笑新詞歌艷體。” 蘇曼殊 《燕子龕隨筆》:“﹝ 曹海園 ﹞十四歲工艷體。”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能為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後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2).本領;能耐。《紅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麼能為。” 管樺 《清風店》二:“我不戴見這種人。他有多大能為,我不戴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