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廓爾喀貢刀六韻原文
藏地西鄰廓爾喀,第巴骪法訴難通。
因之侵擾冀呈信,遂與剖申即獻忠。
不戰屈人賴天佑,明刑弼教秉予公。
軍營奉表將臣奏,京國貢刀使者充。
水斷蛟龍薄析兕,光連星鬥氣如虹。
柔遐戢武吾本意,保泰乾乾念不窮。
詩詞問答
問:題廓爾喀貢刀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廓爾喀貢刀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廓爾喀貢刀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
2. 前年廓爾喀侵擾後藏邊界予即意駐藏大臣慶林等必有經理不善之處隨命巴忠馳往確查實因噶布倫索諾木旺扎勒及第巴桑噶抑勒買賣私加稅額不勝苦累及彼欲納表進貢藉申屈抑而慶林等又不為轉奏以致釀成事端果不出予所料
參考注釋
西鄰
(1).西部鄰國。 春秋 時 晉 指 秦 。《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2).西邊鄰居。《易·既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唐 元結 《漫問相里黃州》詩:“東鄰有漁父,西鄰有山僧。”
廓爾
(1).開悟貌。覺悟貌。《文選·曹植<七啟>》:“今予廓爾,身輕若飛。願反初服,從子而歸。” 張銑 註:“廓爾,開悟貌。”
(2).空闊貌。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爾照無邊。”
第巴
西藏 地區舊官名。原為 西藏 部落或地方首領的稱號, 清 初用以稱總理 西藏 地方事務的官員,後又以指 西藏 地方政府所委派的地方官及中下級執事官。《清會典·理藩院五·典屬清吏司》:“司門第巴三人,司糌粑第巴三人,司草第巴一人,司薪第巴二人。”
侵擾
侵害干擾
屈人
(1).使人屈服。《孫子·謀攻》:“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前漢演義》第三六回:“欲要 匈奴 臣服,只有和親一策……這乃是不戰屈人的長策呢。”
(2).受委屈的人。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苗紳 貶 南中 , 崔相國 彥昭 其故人也,見而憫焉,呼 紳 至第而慰勉之曰:‘ 苗十 大是屈人!’”
(3).蒺藜的別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蒺藜》。
天佑
上天的佑助。《漢書·杜鄴傳》:“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祐,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而天祐匪降,疾恙無瘳。”
上天佑助、佑護。《書·鹹有一德》:“非天私我 有商 ,惟天佑於一德。” 孔 傳:“非天私 商 而王之,佑助一德所以王。”《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果蒙天佑,狂疾頓除,改而為善,朕自有裁奪。” 劉半農 《歐洲花園》:“以 撒拔司丁 之英毅,竟不蒙天佑,身死國辱,隳其祖宗之遺烈。”
明刑弼教
語出《書·大禹謨》:“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謂以刑律曉諭民眾,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輔助教化之所不及。 唐 張說 《起義堂頌》:“明刑弼教,道尊 老氏 。”
營奉
(1).奉養;奉事。《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 宋 時, 武帝 及 嶷 位宦尚輕,家又貧薄, 庾氏 常徹己損身,以相營奉。”《南史·任昉傳》:“奉世叔父母不異嚴親,事兄嫂恭謹。外氏貧闕,恆營奉供養。”
(2).謂施工建設。奉,行。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伏以 崇陵 仙寢,復土纔終,甸邑疲人,休功未幾。今又重勞營奉,朕所哀矜。”
將臣
武臣。與儒臣相對。《新唐書·李福傳》:“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京國
京城;國都。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公實嘉,表揚京國。” 唐 牟融 《贈韓翃》詩:“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荊。” 明 高明 《琵琶記·聽女迎親》:“若是到京國,相逢處,做箇好筵席。”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星斗
星的總稱
滿天星斗
戢武
(1).息兵。 明 李東陽 《定興王墓瑞芝詩序》:“今公遭世重熙,坐鎮閫幄,戢武不用。”
(2).閣名。 唐 《段志元碑》:“上又追懷功烈,乃詔司存圖形於 戢武閣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唐人雜記上》:“《金石録》云:‘唐《河間元王孝恭碑》, 唐 初功臣,皆雲圖形 凌煙閣 ,而此碑乃作 戢武閣 , 戢武 之名,不見於他書,惟當時石刻有之,豈 凌煙 先名 戢武 而後改之也?’又《段志玄碑》亦云:‘圖形 戢武閣 。二碑皆當時所立,不應差誤。’”
本意
(1) 本來的想法或意圖
(2) 真實的意圖
乾乾
(1).自強不息貌。《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孔穎達 疏:“言每恆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留為鑑中銘,晨夕思乾乾。” 明 方孝孺 《靜學齋賦》:“旦潛心於沖漠兮,夕重之以乾乾。”
(2).敬慎貌。《文選·張衡<東都賦>》:“勤屢省,懋乾乾。” 薛綜 註:“乾乾,敬也。” 三國 魏 曹植 《武帝誄》:“乾乾庶事,氣過 方叔 。”
不窮
(1).無窮盡;無終極。《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惟工匠之多端,固萬變之不窮。”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其仁與義,磊磊然橫天地冠古今不窮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愈出愈幻,不窮於術。”
(2).不陷於困境。《孫子·地形》:“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梅堯臣 註:“無所不知,則動不迷暗,舉不困窮也。”《孔子家語·三恕》:“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禮記·儒行》:“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鄭玄 註:“不窮,不止也。”
(4).遠離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書·常訓》:“醜明乃樂義,樂義乃至上,上賢而不窮。” 孔晁 註:“窮謂不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