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年載酒話前盟,每向長安洽弟兄。
彈劍未銷風雨合,揮杯其那暮煙生。
猶餘瑞靄迎宵仗,獨擁閒雲出曉城。
天下同心人易老,建牙何處可談兵。
詩詞問答
問:《賦別區象先觀察出都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酒話
酒醉後所說的話。 高玉寶 《高玉寶》第六章:“喝一點酒,就說酒話,幸虧都不是外人。”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彈劍
猶彈鋏。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詩之一:“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食茅栗》:“故國霜蓬如盌大,夜來彈劍似 馮讙 。”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其那
見“ 其奈 ”。
暮煙
亦作“墓煙”。傍晚的煙靄。 南朝 梁 何遜 《慈姥磯》詩:“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齡 《留別郭八》詩:“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前蜀 韋莊 《夜景》詩:“誰家一笛吹殘暑,何處雙砧擣暮煙。”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 靖 ,暮煙四合矣。”
見“ 暮煙 ”。
瑞靄
吉祥的雲氣
迎宵
向晚,傍晚。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三堂新題·西山》:“新月迎宵掛,晴雲到晚留。”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同心
(1) 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建牙
(1).古謂出師前樹立軍旗。《晉書·姚興載記下》:“於是盡赦囚徒,散布帛數萬匹以賜其將士,建牙誓眾,將赴 長安 。”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公牙》:“《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猛獸,以爪牙為衛,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禡牙之事。”
(2).引申指武臣出鎮。 唐 鮑溶 《讀淮南李相行營至楚州》詩:“閫外建牙威不賓,古來戡難憶忠臣。” 宋 樓鑰 《送趙子直貳卿帥三山》詩:“建牙帥 七閩 ,人胡為公疑。” 清 姚鼐 《悼陳勤齋中丞》詩:“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腳踏車往建牙。”
(3).指少數民族建置王庭。 唐 李德裕 《賜回鶻可汗書》:“我國家統臨萬寓,列塞在 陰山 之南;先可汗總率本部,建牙於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餘年。”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談兵
議論軍事;談論用兵。 宋 梅堯臣 《夜酌趙侯家》詩:“方與舊將飲,談兵燈燭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文士論兵》:“其次則 沉少林 狀元、 董伯念 禮部,並有聲藝苑,亦好談兵。”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十四學擊劍,十六能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