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風歌原文
南船順水還順風,高帆疾過如飛鴻。
北船逆風還逆水,百丈牽船才數里。
南船揮手謝北船,不須腸斷南風前。
自緣行色有南北,未必天心偏順逆。
明日南風換北風,北船卻與南船同。
詩詞問答
問:南北風歌的作者是誰?答:祝蕃
問:南北風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御選元詩卷八
參考注釋
順水
指船行駛的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
順水而下
順風
指行進的方向跟風向一致,比喻順應時勢
順風潮流
高帆
見“ 高颿 ”。
過如
勝過;勝如。 宋 黃庭堅 《鼓笛令》詞:“見來兩箇寧寧地,眼廝打,過如拳踢。” 元 趙顯宏 《一枝花·行樂》套曲:“醉醺醺過如 李白 ,樂醄醄勝似 陶潛 。”
飛鴻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之,使眾見而為防也。”
(2).蟲名。《逸周書·度邑》:“ 發 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過野。”
(3).飛行著的鴻雁。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4).指音信。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逆風
(1)
(2) 面衝著風;迎風
逆風而上
(3) 指跟車船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頂著逆風前進
逆水
跟水流方向相反(跟“順水”相對)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牽船
(1).負纖引船前行。《太平御覽》卷四六六引 晉 裴啟 《語林》:“ 劉道真 遭亂,於河側自牽船,見一老嫗採穭, 劉 謂之曰:‘女子何不調機利杼而採穭?’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馬揮鞭而牽船?’”
(2).用纖引的船。 清 吳偉業 《打水詞》:“帆檣山齊排浪進,牽船百丈聲如雷。”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揮手
揮動手臂或手中拿著的東西表示信號、問候或致敬
不住地向他揮手,直到列車在遠處消失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腸斷
喻非常悲痛
南風
從南邊吹來的風
行色
行意。行旅出發前後的情狀、氣派;猶指行旅
即賜御酒三杯,以壯行色。——《說岳全傳》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陽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時代指君主的意願
(4) 擺軸
順逆
(1).順正與邪逆。《管子·四稱》:“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讒慝不作。” 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人生半哀樂,天地有順逆。”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交戰》:“但要知兵眾之強弱,須察理勢之順逆,何不反邪歸正,棄暗投明。” 子虛子 《湘事記》:“ 譚延闓 更派 龍璋 領兵一標為西路巡按使, 龍 至 常 ,各營以數月未給餉,輒發官錢局銀四萬元分給之,曉以順逆,兵弁大悅。”
(2).指行星的順行與逆行。行星朝東運動稱為“順行”,朝西運動稱為“逆行”。《史記·天官書》:“察日、月行以揆歲星順逆。”《後漢書·律曆志下》:“金、水承陽,先後日下,速則先日,遟而後留,留而後逆,逆與日違,違而後速,速與日競,競又先日,遟速順逆,晨夕生焉。”參見“ 順行 ”。
(3).指風向或水流與行進方向相同或相反。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丁·南康神惠廟碑》:“久之,語曰:‘吾今修行,子行歸矣,當以順風奉送。’又曰:‘風之順逆,亦非可私,特世人弗知之耳。’” 元 薩都剌 《高郵阻風》詩:“長風破浪我亦曾,順逆偶爾非人能。”
明日
明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戰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北風
(1) 從北方吹來的風。亦指寒冷的風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強北風或德克薩斯以及墨西哥灣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樣的風
(3)
(4) 一種強北風,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