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原文

舊石蘇刻識蜀孫,新石雪浪復刻原。

此非彼是艱論定,誰能於此成案翻。

物當有偶喜共存,奚必糟粕求於盆。

徒觀坦臥與傑豎,是即月窟即天根。

別久寄興那忘言,惟勤展義惠黎元。

詩詞問答

問: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九

參考注釋

刻識

刻記,標誌。《周禮·考工記·輪人》“必矩其陰陽” 漢 鄭玄 註:“矩,謂刻識之也。”

雪浪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風二十韻》:“俄驚四面雲屏合,坐見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三折:“則見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雲愁。” 鄧中夏 《過洞庭》詩:“莽莽 洞庭湖 ,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

(2).指鮮白的茶水。 宋 黃庭堅 《西江月·茶》詞:“已醺浮蟻嫩鵝黃,想見翻成雪浪。” 宋 黃庭堅 《阮郎歸·茶》詞:“消滯思,解塵煩,金甌雪浪翻。”

(3).揚起的積雪。 碧野 《在風雪邊境的路上》:“六匹馬掀起一陣陣雪浪,急急地在山間前進。”

(4).指雪浪石。 宋 蘇軾 《雪浪石》詩:“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公不見雷斧痕。” 金 元好問 《雲峽》詩:“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長安 鸚鵡猶紈綺。”

復刻

1.指木刻書籍的重行刻印。

論定

(1).經考校定評。《禮記·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

(2).對一個人一生的功過是非作出結論。 宋 陳亮 《酌古論·鄧艾》:“自古幸而成功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 鄧艾 之欺於後世者也。” 清 金漸皋 《冬日雜詠》:“力微不任施橫草,論定終當待闔棺。” * 《悼陳毅同志》詩:“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

(3).編次確定。《史記·酷吏列傳》:“與 張湯 論定諸律令。”《後漢書·楊終傳》:“ 宣帝 博徵羣儒,論定《五經》於 石渠閣 。” 宋 葉適 《黃文叔<周禮>序》:“《詩》、《書》、《春秋》皆 孔子 論定。”

(4).判決。《宋史·刑法志三》:“凡斷公按,正先詳其當否,論定即簽印注日。”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成案

(1).已處理的案卷。 唐 韓愈 《藍田縣丞廳壁記》:“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平立睨丞白:‘當署。’丞涉筆占位署惟謹。”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纍臣自敘略節》:“奉聖旨: 劉若愚 已有成案,不必再訊。”

(2).舊例。 明 劉基 《書<蘇伯脩御史斷獄記>後》:“斷大獄必視成案,苟無其隙,不得而更焉。”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三》:“以 道光 六年成案計之,但動漕項正帑,已足辦公。”

(3).猶定論。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辨往喆之屈筆,聞者頤解;反先代之成案,令人心服。” 郭沫若 《我怎么寫<棠棣之花>》:“劇作家有他創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歷史的成案,對於既成事實加以新的解釋,新的闡發。”

(4).既定的方案。 孫中山 《解決中國問題之方法》:“在這當中, 日本 軍閥已經想出了征服 中國 的成案,就是用 中國 的軍閥來征服 中國 。”

共存

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共同或同時存在;一起生存

與陣地共存

糟粕

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是即

猶是則,雖則。 宋 晁端禮 《少年游》詞:“是即自古常言道,色須是艱難。”

月窟

(1).傳說月的歸宿處。《漢武帝內傳》:“仰上升絳庭,下游月窟阿。”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二:“官軍西出過 樓蘭 ,營幕傍臨月窟寒。” 宋 邵雍 《秋懷》詩之三二:“脫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2).泛指邊遠之地。 唐 李白 《蘇武》詩:“渴飲月窟水,飢飡天上雪。”

(3).月宮;月亮。 晉 摯虞 《思游賦》:“觀玄鳥之參趾兮,會根壹之神籌;擾毚兔於月窟兮,詰 姮娥 於蓐收。” 唐 盧肇 《天河賦》:“光連月窟,何慙媚以懷珠;影照天津,豈愧浄而如練。” 宋 王禹偁 《商山海棠》詩:“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明 謝讜 《四喜記·禁苑奇逢》:“玉兔豈嘗離月窟,竹狸空想喫天鵝。”《紅樓夢》第五十回:“ 寳琴 也忙笑道:‘月窟翻銀浪。’ 湘雲 忙聯道:‘霞城隱赤標。’”

天根

(1).星名。即氐宿。東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國語·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郭璞 註:“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員外誼久旱感懷寄兼呈上楊使君》詩:“秋郊天根見,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稟賦、根性。 漢 賈誼 《新書·等齊》:“人之情不異,面目狀貌同類,貴賤之別,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順之 《與應警庵郡守》:“惟古人為學,堅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則此心凝靜,百物皆通。”

(3).星相術士謂人之足後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吾額上無生骨,眼中無守精,鼻無樑柱,腳無天根。”

寄興

(1).猶興寄。指文藝作品的深刻寓意。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得 杜甫 詩數百首,愛其浩蕩津涯,處處臻到,始病 沉 宋 之不存寄興,而訝 子昂 之未暇旁備矣。”

(2).寄寓情趣。 宋 劉過 《賀新郎》詞:“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但寄興、焦琴紈扇。”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因此陶情詩酒,寄興煙霞。”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展義

宣示德義。《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 杜預 註:“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義。” 唐 皮日休 《憂賦》:“非有事於名山,即展義於群牧。”《舊唐書·音樂志四》:“展義天扃,飛英雲岫。”

黎元

百姓;民眾

詩詞推薦

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原文_三疊東坡刻盆石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