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尺高樓雉堞臨,洞庭勝槩目前尋。
臨風把酒自怡性,去國懷鄉孰苦吟。
尚覺蠅頭易為筆,竟如蟻目細標針。
先憂後樂仲淹記,至語真先獲我心。
詩詞問答
問:《四朝選藻冊十首(貞)·其三·夏泰岳陽勝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餘集卷十一
2. 貞
參考注釋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雉堞
古代城牆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牆,也泛指城牆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目前
當前,現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把酒
拿著酒杯
把酒問青天。——宋· 蘇軾《水調歌頭》
自怡
自樂;自娛。 唐 張九齡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詩:“行李豈無苦,而我方自怡。” 明 鄧雅 《偶題》詩:“阿女顧予哂,予心還自怡。”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藏書》者何?言此書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書》也。” 清 戴震 《沉處士戴笠圖題詠》序:“夫儒者於平生之遇,率目為適然,獨孜孜不怠,以學自怡,竟老而不劵。”
去國
離開自己的國家
去國三千里
懷鄉
思念故鄉。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何其芳 《畫夢錄·岩》:“若說是懷鄉倒未必,我的思想空靈得並不歸落於實地。”
苦吟
反覆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苦吟》:“ 孟浩然 眉毫盡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維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苦吟三十年,所獲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二:“可見天地間景物無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寫不盡耳。” 王朝聞 《藝術創作有特殊規律》二:“苦吟的詩人所以感到苦中有樂,從根本上說,仍然是生活實踐給他提供了足以充分發揮創作的創造性的現實根據。”
蠅頭
(1).指像蒼蠅頭那樣小的字。 唐 吳融 《倒次元韻》:“魚子封牋短,蠅頭學字真。” 宋 陸游 《讀書》詩之二:“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自註:“時方讀小本《通鑑》。” 明 陸采 《明珠記·拆書》:“書看罷,恨轉深,蠅頭一紙寫細心,指望再同歡。”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張文和之才》:“然其才幹實出於眾,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對諸語,歸家時,燈下蠅頭書於秘冊,不遺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詞:“如今始信從前錯,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明 張景 《飛丸記·客途感慨》:“為衣食蠅頭,一似吞鉤吞線,那望前程路遠。”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膽智·陳星卿》:“村有寡婦,屋數間,田百餘畝,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陰獻其產於勢家子,得蠅頭遁去。” 太平天囯 楊秀清 蕭朝貴 《奉天討胡檄》:“我 中國 不能犂其窟而鋤其穴, * 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於狐羣狗黨之中。”
先憂後樂
(1).謂先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枵腹從公,人情所難,職不分文武,階無問大小,上自都督,下至走卒,一律日支錢二百五十文,以供飯食,同甘共苦,以底於成功;而後酌量經帑,制定薪津,亦先憂後樂也。”
(2).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語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宋史·范仲淹傳論》:“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其(指 范仲淹 )先憂後樂之義,前人所未發。” 潘飛聲 《壬子新歲作》詩:“先憂後樂何人識? 老阮 狂來酒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