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詔原陳約,八閩卻報詳。
均稱九分穫,未敢一心康。
即此蘊隆象,虞為禾黍殃。
籲天惟自責,膏澤庶幾霶。
詩詞問答
問:《雲貴總督富綱福建巡撫浦霖各報麥收九分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九
2. 富綱奏雲貴兩省自冬及春雪雨既優而穀雨前後甘膏時沛秧針正當出土得此沾濡彌見青蔥長發現在蠶豆業已收割登場其大小二麥俱已次第成熟據各州縣稟報約收分數多在八九分以上雖遙遠處所尚未報齊覈其稟報麥田暢茂情形與近省大略相同約計二麥收成俱在九分上下至貴州麥收尚較滇省略遲然各屬每旬具報得雨一二次土膏濕潤將來亦可期一律豐登等語
參考注釋
六詔
唐 代位於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後, 蒙舍詔 併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縣 南境),史稱 南詔 。其地在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 六詔 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後用以稱 雲南 。 宋 陸游 《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 六詔 ,俚歌相答帶 三巴 。” 清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詩:“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風煙萬里歸。” 呂志尹 《過黔楚界喜晴》詩:“ 六詔 鄉關常恨別, 三湘 春水無情流。”參閱《舊唐書·南蠻西南夷傳》、《新唐書·南蠻傳上》。
八閩
福建省 的別稱。 福建 古為 閩 地。 宋 時始分為八個府、州、軍, 元 代分為 福州 、 興化 、 建寧 、 延平 、 汀州 、 邵武 、 泉州 、 漳州 八路, 明 代改八路為八府, 清 仍之,因有 八閩 之稱。 明 何景明 《題黃車駕畫竹》詩:“ 八閩 高士 黃司馬 ,平生好文兼愛畫。” 清 黃遵憲 《送女弟》詩:“過江入 八閩 ,展轉來海濱。” 袁鷹 《閩海情懷》:“有生以來,還沒有機會到過 福建 ,卻對 八閩 景物懷有很深的感情。”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漁 《奈何天·師捷》:“好一個山名。鳳為百鳥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隆象
指下雨的徵兆。 南朝 宋 袁淑 《大蘭王九錫文》:“白蹢彰於 周 《詩》,涉波應乎隆象。”參閱《詩·小雅·漸漸之石》。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籲天
向天呼冤。 宋 曾鞏 《酬介甫還自舅家書所感》詩:“籲天高未動,望歲了何如?”《明史·后妃傳一·英宗孝莊皇后》:“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
自責
自己譴責自己
沉痛自責
膏澤
(1) 滋潤土壤的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曹植《贈徐幹》
(2) 比喻恩惠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傷心耆老盡,揮淚對霜天樓鑰《樊運使輓詞》
- 諒天地之設險兮,他郡寧得而攀躋孫因《越問封疆》
- 清楚綠鬟妝,扶吳西逸《【商調】梧葉兒 春夜》
- 此山泉石勝,還思日日登陳起《冷泉憑欄》
- 梁苑驚池鶩,陳倉拂野雞鄭繇《失白鷹》
- 岩巒皆創見,草木半無名馮時行《游峨眉十一首》
- 題詩竹閣逢寒食,修禊蘭亭及暮春李洪《次韻仲信留別》
- 丹青怎生畫取史深《花心動(泊舟四聖觀)》
- 賤生恨學晚,曾未奉巾盥
- 細微可不慎應璩《百一詩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