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佛鑒禪師語錄

作者:釋懷深 朝代:宋代

閱佛鑒禪師語錄原文

說禪要似鐘山老,有口無心幾個知。

要我舌端轟霹靂,就渠眼裡下鉗錘。

平時卻出活人劍,險處聊為死馬醫。

慚愧叢林宗匠在,與人掃盡百生疑。

詩詞問答

問:閱佛鑒禪師語錄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閱佛鑒禪師語錄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閱佛鑒禪師語錄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懷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懷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禪要

禪學要義。《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於是 印宗 執弟子之禮,請受禪要。”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有口無心

嘴上說的厲害,心裡卻沒有啥

老爺此時早看透了鄧九公是個重交尚義、有口無心、年高好勝的人。——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

幾個

少數的

相對來說沒有幾個朋友

舌端

(1).舌尖,舌頭。《韓詩外傳》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辭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即有時偶涉詩書,亦係耳根聽熟之語,舌端調慣之文。”

(2).舌所以言,因引申為言詞。《北齊書·盧文偉傳》:“ 詢祖 詞情艷發,早著聲名,負其才地,肆情矜驕,京華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樂天贈樊著作》:“是時 游 夏 輩,不敢措舌端。”

霹靂

又急又響的雷,是雲與地面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眼裡

在心目中,考慮或想到

眼裡不能沒有國家和民族利益

鉗錘

亦作“ 鉗鎚 ”。1.鐵鉗和鐵錘。 元 張憲 《北庭宣元傑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師,手作鉗鎚股為礪。”

(2).謂剃落頭髮,錘打身體。比喻禪家的授受點化。 宋 蘇轍 《贈方子明道人》詩:“鉗鎚橐籥枉心力,虀鹽布被隨因緣。” 明 屠隆 《曇花記·祖師說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鉗錘。” 清 鄭燮 《揚州福國和尚至范賦二詩贈行》之二:“本分鉗錘公透脫,更何了悟教諸孫。”

(3).一鉗一錘。比喻嚴格的訓練,嚴厲的教誨。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蓋所謂本分鉗鎚。” 明 李贄 《四書評·論語·先進》:“‘過猶不及’,夫子亦下 子貢 鉗錘。” 清 惲敬 《與來卿書》:“蓋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鉗錘耳。”

見“ 鉗錘 ”。

平時

(1) 通常的普通的時候(區別於特定的或非常時候)

(2) 指平常時期(區別於非常時期,如戰時、戒嚴時)

出活

指單位時間內乾出的活兒

死馬醫

謂病已無望,猶姑試醫治。常喻最後的嘗試。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下:“世俗無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謂之死馬醫。”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死馬醫》:“有名士為 泗 倅者,臥病既久。其子不慧。郡有太醫生 楊介 ,名醫也。適自都下還,眾令其子謁之……其子曰:‘大人疾勢雖淹久,幸左右一顧,且作死馬醫也。’聞者無不絶倒。”

慚愧

(1)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運,僥倖

那王俊得知這個訊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宗匠

造詣高深、成果卓著、為眾人所宗仰的巨匠

於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宗匠。——《隋書·包愷傳》

二指禪宗匠的傳人

畫界宗匠

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 韋昭 註:“與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勢》:“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 尹知章 註:“能安危者,則與人合。”

百生

人民;民眾,生,通“ 姓 ”。 馬王堆 漢 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百生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按,甲本作“百姓”;今本作“民”。參見“ 百姓 ”。

詩詞推薦

閱佛鑒禪師語錄原文_閱佛鑒禪師語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