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鼓令原文
老旦:張生。兵危困感伊。生:此乃往事。
不必提起。老旦:許孩兒成伉儷。
誰想你一朝折桂。又贅尚書衛相女。
生:那裡生出這話來。老旦:把恩義盡拋離我孩兒雖是。
殘妝醜貌未必辱你。教人空自氣長吁。
生:那有此事。老旦如何今日假躊躕。
詩詞問答
問:刮鼓令的作者是誰?答:李景雲 崔時佩
問:刮鼓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景雲 崔時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景雲 崔時佩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南西廂 第三十六出
參考注釋
老旦
戲曲角色名,旦的一種。指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危困
危急困窮。《後漢書·臧洪傳》:“明府之於 袁氏 ,本無怨隙,今為郡將之故,自致危困。”《太平廣記》卷三四八引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李全質》:“公平生水厄,但危困處,某則必至焉。”京劇《楊門女將》第四場:“但願你馬到成功解危困,早日奏凱回都門。”
乃往
從前,以前。《無量壽經》卷上:“ 佛 告 阿難 :乃往過去,久遠無量。”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提起
(1) 談到;說起
提起訴訟
(2) 奮起
提起精神
(3) 提出;引起
提起訴訟
(4) 舉起;拿起
他從紙上提起筆來
(5) 向上集攏
提起裙子,跳過小溪
孩兒
(1)
(2) 長輩對下輩或上司對下屬的通稱
太尉不肯相見,只怕孩兒們驚了太尉。——《水滸傳》
(3) 幼輩、屬員或僕役的自稱
孩兒領受爹娘慈旨,曰即離去。——宋·佚名《張協狀元》
(4) 暱稱之詞
餞筵綠繞紅圍處,只這孩兒,淚垂垂。——宋· 郭應祥《採桑子·贈麗華》
伉儷
夫妻
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左傳·成公十一年》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折桂
《晉書·郤詵傳》:“ 武帝 於 東堂 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後因以“折桂”謂科舉及第。 唐 杜甫 《同豆盧峰知字韻》:“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 宋 張掄 《滿庭芳·壽楊殿帥》詞:“流慶遠;芝蘭秀髮,折桂爭先。” 清 李漁 《奪錦樓》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發踴躍不過,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詩:“擷芹復折桂,親非由我顯。”
尚書
(1) 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定,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兵部尚書
生出
猶出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曹嵩 ﹞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恩義
恩情道義
吾己失恩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拋離
丟下而離去,離開;丟棄
拋離骨肉
雖是
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伯雖是回過幾次家鄉,卻沒有帶家眷。”
殘妝
亦作“ 殘粧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 唐 張謂 《揚州雨中觀妓》詩:“殘妝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陳所聞 《當壚美人》詞:“只見殘粧半閃篝燈下,妒殺芙蓉兩岸花。”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殘膏的燈火照著殘妝,粉有些褪了,眼圈顯得微黃,眉毛的黛色也仿佛兩邊不一樣。”
見“ 殘妝 ”。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瞞長兄説,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清 李漁 《風箏誤·詫美》:“令愛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費調停。”
長吁
長嘆。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杜子春》:“饑寒之色可掬,抑天長吁。”《宋史·鄭俠傳》:“﹝ 鄭俠 ﹞悉繪所見為圖……疏奏, 神宗 反覆觀圖,長吁數四。” 明 劉基 《長相思》詩之二:“鳳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長吁。”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躊躕
見“ 躊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