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原文

誰家招隱小山東,豈為淮南桂樹叢。

合浦珠還偏按劍,蒼梧鳥盡卻藏弓。

高陽官罷名逾起,哀郢歌殘思不窮。

藻鑒縱教遺五詠,七賢早已重山公。

詩詞問答

問:《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招隱

(1).徵召隱居者出仕。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楊慎 《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 清 周亮工 《與王啟伯總戎》詩:“ 小山 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

(2).招人歸隱。 唐 駱賓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楊承憲 《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山東

中國東部沿海的省,簡稱魯。面積15.3萬平方公里,人口8493 萬(1990),省會濟南。山東工農業總產值居全國前列,經濟作物花生、棉花、菸草居 全國前列,煙臺蘋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勝利油田及由此發展的石油化工在國內占重要地位。是全國重要黃金產地

淮南

(1) 指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特指安徽的中部

(2) 安徽省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積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100萬。淮南煤礦是中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樹叢

叢生的樹木

合浦珠還

《後漢書·循吏傳·孟嘗》:“﹝ 合浦 ﹞郡不產穀實,而海出珠寶,與 交阯 比境……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 交阯郡 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 嘗 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後以“合浦珠還”比喻人去復歸或物歸舊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錯囊充牣,而 合浦 珠還,君幸足矣,窮問何為?”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之八:“看今朝 合浦 果珠還,真無價。”亦作“ 合浦還珠 ”。 明 沉鯨 《雙珠記·母子分珠》:“今分一顆與你帶去,我自留一顆,以寓 合浦 還珠之意。”《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合浦 還珠自有時,驚危目下且安之。”

按劍

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 清 戴名世 《<闕里紀言>序》:“吾儒之徒皆為之固其壁壘,樹其旗幟,相與裂眥大呼,按劍操刃於先生,以快彼之心而後已。”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然而,明珠投暗,遭按劍之叱,陳鐘鼓於 魯 庭,爰居弗享也。”

高陽

(1).指高而向陽之地。《孫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張預 註:“居高面陽。”《後漢書·馮衍傳上》:“鑿巖石而為室兮,託高陽以養仙。”

(2). 顓頊 有天下,號 高陽 。《楚辭·離騷》:“帝 高陽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註:“ 高陽 , 顓頊 有天下之號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顓頊 高陽 者, 黃帝 之孫而 昌意 之子也。” 漢 劉向 《九嘆·逢紛》:“雲余肇祖於 高陽 兮,惟 楚懷 之嬋連。”

(3).“高陽酒徒”的略語。 宋 賀鑄 《答杜仲觀登叢台見寄》詩:“何以遇 高陽 ?多營瓮頭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古人嗜酒,以斗為節。十斗一石,量之極也。故善飲若 淳于髠 、 盧植 、 蔡邕 、 張華 、 周顗 之輩,未有逾一石者。獨 漢 於定國 飲至數石不亂,此是古今第一 高陽 矣。”

(4).池名。 晉 山簡 置酒游賞的園池。 唐 李白 《襄陽曲》之二:“ 山公 醉酒時,酩酊 高陽 下。” 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詩:“ 山公 不可遇,誰與訪 高陽 。”參見“ 高陽池 ”。

官罷

(1).解除官職。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之二:“家貧僮僕慢,官罷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官罷得絲髮,好買百樹桑。”

(2).聽憑官方斷結。與“私休”相對。《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駡是駡了個破米糟糠,也不官罷,也不私休,卻叫他們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給一塊塊整上,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郢歌

指高雅的詩文。 唐 許渾 《酬杜補闕初春雨中舟次橫江喜裴郎中相迎見寄》詩:“ 郢 歌莫問青山吏,魚在深池鳥在籠。” 元 揭傒斯 《病中初度次韻奉酬並呈諸君子》:“ 郢 歌追《白雪》, 漢 賦愜《長楊》。” 清 潘其燦 《癸卯歲暮感懷》詩:“ 郢 歌《白雪》誰憐寡, 蜀 道青天始信難。”

不窮

(1).無窮盡;無終極。《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惟工匠之多端,固萬變之不窮。”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其仁與義,磊磊然橫天地冠古今不窮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愈出愈幻,不窮於術。”

(2).不陷於困境。《孫子·地形》:“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梅堯臣 註:“無所不知,則動不迷暗,舉不困窮也。”《孔子家語·三恕》:“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禮記·儒行》:“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鄭玄 註:“不窮,不止也。”

(4).遠離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書·常訓》:“醜明乃樂義,樂義乃至上,上賢而不窮。” 孔晁 註:“窮謂不肖之人。”

藻鑒

見“ 藻鑑 ”。

亦作“ 藻鑒 ”。1.品藻和鑑別(人才)。 唐 劉禹錫 《上門下武相公啟》:“藻鑒之下,難逃陋容。”《剪燈餘話·瓊奴傳》:“特召二生,仍請前輩之善藻鑑者,使潛窺之。” 清 顧炎武 《挽殷公子岳》詩:“憶昔過從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為擔任品評鑑別人才的職務。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書制》:“擢任藻鑑,旋職牢籠,材皆適宜,官無逋事。”

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並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早已

(1) 很早就;事情完成很久或時間過去很久

開演時間還沒到,戲院門口早已擠滿了觀眾

(2) 〈方〉∶早前;從前

早已的事,不提了

重山

重迭的山。 晉 左思 《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蠻陬夷徼,重山萬里。” 宋 張元乾 《菩薩蠻》詞:“歸恨隔重山,樓高莫憑欄。”

詩詞推薦

  • 兀坐頗念遊歷山水戲作

    陸游宋代〕萬里當時寄一官,十年客枕不曾安。鬼愁灘下扁舟晚,蛇退陂前古驛寒。昔嘆遠遊生雪鬢,近緣多病學金丹。功名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棋聲

    黃庚宋代〕何處仙翁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一枰子玉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緩著應知心路遠,急圍不放耳根閒。爛柯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史浩宋代〕玉瓮新醅翻綠蟻。滴滴真珠,便有香浮鼻。欲把盈尊成雅會。更須尋個無愁地。況是賞心多樂事。美景良辰,又復
  • 聞笛

    寇準宋代〕平野人歸後,孤城日落時。西風聞一笛,惆悵憶桓伊。
  • 贈趙步師

    陳造宋代〕出處升沉轉首非,無端顛倒念分違。瘦羊博士尚骨立,白馬將軍今肉飛。共仰鉤陳明帝極,少須尺箠下金微。為公
  • 木根如意古根結蟠自然成器蓋得之天全者敬惟皇祖手澤所貽法宮永寶賦以志之

    乾隆清代〕貌古以神全,體輕用朴堅。簪錞范姬代,揮座緬堯年。西暖閣中秘,歲朝圖里傳。回頭若相顧,執友正齊肩。
  • 竹枝詞·其四

    杜漢階清代〕榴紅蒲綠過端陽,齊看龍船到北塘。香泛湖簾紅粉隱,小船多傍畫船行。
  • 仲秋書事

    陸游宋代〕省身要似晨通發,止殺先從暮拍蚊。老負明時無補報,惟將忠敬事心君。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再賦梅花

    陸游宋代〕老來愛酒剩狂顛,況復梅花到眼邊。不怕幽香妨靜觀,正須疏影伴臞仙。松筠共嘆冰霜晚,桃李從教雨露偏。此去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清閣

    文同宋代〕治道區紜紛,齋閣簡應接。身閒意枕簟,慮靜厭圖牒。孤芳媚深叢,幽哢出密葉。物理茲領會,真境知可躡。
  • 玉芙蓉

    汪廷訥明代〕我看如合浦珠。愛比荊山玉。囑吾兒三冬勤下工夫。高車駟馬光門戶我也。鳳誥鸞封慰板輿。
  • 龔叔虎秋實堂

    杜范宋代〕人心分內外,學道謹趨舍。巧令世所賢,木訥人謂野。至聖垂大訓,夫豈欺我者。陽和發天葩,爛其映春斝。一朝
  • 八翁十首

    張載宋代〕籃輿多病八吟翁,雲賓溪叟恣游從。清時無事青山醉,青山仍醉最青峰。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雙鳧觀

    梅堯臣宋代〕{上上下貝}物還見驚,從來人所悼。今看古壁畫,應合當時好。
  • 題陳用中行藏樓

    毛滂宋代〕此樓托蕭冷,莫會子登臨。弔影漫愁獨,書空誰語深。簾開不盡眼,雲起未休心。咫尺顏淵坐,高風無古今。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鑒始齋

    乾隆清代〕鑒始顏齋額,興予憶舊長。含飴沭恩渥,舞象課書蘉。望七今同歲,當秋偶自傷。息肩茲尚未,不息曰惟強。
  • 下武昌江行望涔陽

    司空曙唐代〕悠悠次楚鄉,楚口下涔陽。雪隱洲渚暗,沙高蘆荻黃。漁人共留滯,水鳥自喧翔。懷土年空盡,春風又淼茫。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張若澄山水十二幅·其七·松陰仙館

    乾隆清代〕溪館淙淙水樂音,更宜盤護老松陰。石橋幽客來相訪,一晌高談㩁古今。
  • 宮詞·其七十

    周彥質宋代〕地衣紅錦蹙盤雕,羅袖飄香轉舞腰。清暇君王休務日,宣和深殿按仙韶。
  • 送起上人

    方回宋代〕五台秋雪外,一缽幾年歸。名剎今無數,真僧似此稀。萬山供破屩,九月耐單絺。定憶穿南麓,同聽落葉飛。
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原文_和鄭觀察士元聞報述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