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觀棋原文
晝永風閒玉局平,機心相軋掌中兵。
敵家只欲乘虛奪,完地何勞用劫成。
縱使仲宣強記在,枉將陶侃寸陰爭。
旁觀有訣君須信,大抵驕貪悔吝生。
詩詞問答
問:次韻觀棋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次韻觀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觀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晝永
白晝漫長。 宋 洪邁 《容齋三筆·李元亮詩啟》:“ 元亮 亦工詩,如‘人閒知晝永,花落見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謝馬彭年見訪》詩:“山空門自掩,晝永枕頻移。”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逼女更夫》:“晝永人閒誰作侶,消磨白日無過只仗琴書。”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機心
機巧的心思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
相軋
(1).互相傾軋。《莊子·人間世》:“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元稹 ﹞至與 裴度 相軋,貽譏清議;則其與 香山 早約時,本非真意,故不能踐言耳。”
(2).互相擠壓。 唐 韓愈 《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中兵
魏 置中兵曹掌畿內之兵,後因稱京畿部隊為“中兵”。《宋史·田況傳》:“今北敵桀慢,而 河 朔將佐之良愚,中兵之善窳……在兩府輔臣,實未有知之者。”
乘虛
趁著沒有提防;借虛弱之機
守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資治通鑑·唐紀》
乘虛偷襲
完地
平整土地。 明 郎瑛 《七修續稿·事物·從葬沙板》:“又某寺完地而得古棺,裹以栢木;某地修城得古栢,堅潤如新。”
何勞
猶言何須煩勞,用不著。《三國演義》第九六回:“ 趙雲 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收拾殘經別法王,袈裟脫去換霓裳。初來不為求超脫,臨去何勞懺罪殃。”
承受煩勞。《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舉何勞餧飼濃。” 蔣禮鴻 通釋:“何勞,同‘荷勞’,承荷煩勞的意思。”
縱使
即使——連線分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種情況
仲宣
漢 末文學家 王粲 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多識,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兼善則 子建 仲宣 ,偏美則 太沖 公幹 。”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作賦同 元淑 ,能詩匪 仲宣 。”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虛訃》:“可惜那 於叔夜 國士才,祗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 仲宣 登樓債。”
寸陰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陰尺璧
旁觀
從旁觀察
袖手旁觀
大抵
大概;大致
驕貪
驕橫貪婪。 宋 劉摯 《論備契丹奏》:“然其驕貪之情,常能窺伺中國動靜,一見間隙,則造端興謀,起事以撼我。”
悔吝
亦作“ 悔恡 ”。1.災禍。《易·繫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東方朔》:“ 文帝 時政頗遺失,皆所謂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 清 黃景仁 《閒居》詩:“名象實易玩,悔吝虛已消。”
(2).悔恨。《後漢書·馬援傳》:“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氣, 援 與妻子生訣,無悔吝之心。”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釋爭》:“若然者,悔恡存於聲色,夫何顯爭之有哉!” 唐 李鹹用 《猛虎行》:“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明 唐順之 《與董後峰憲副書》:“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謂追悔顧惜。 唐 司空圖 《疑經》:“縱天王制用失節,多取於諸侯,如欲垂誡,即書於 周 史可矣;若書於諸侯之史,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