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方山百里路崎嶇,按部因尋長者廬。
伏虎已歸天女去,隴頭新見萬松株。
詩詞問答
問:《予至壽陽道因訪造華嚴論李長者舊居》的作者是誰?答:楊謨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楊謨的名句有哪些?答:楊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四部
2. 自註:松乃近年所生,以符長者之讖雲。紹聖二年十一月七日洛陽楊謨聖咨題。
參考注釋
方山
(1).山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南。傳說為 秦始皇 鑿斷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處,其地四方而峭絕,故名。 清 侯方域 《定鼎說》:“﹝ 秦 ﹞鑒觀 秣陵 ,厥有王氣,令朱衣三千之眾,鑿立 方山 ,疏迤水道。”
(2).指方山冠。 章炳麟 《雜感》詩之二:“誰教兩犬競呀呀,貂尾方山總一家。恨少 舞陽 屠狗侶,掃除羣吠在 潼 華 。”此借指 漢 族文職官僚。參見“ 方山冠 ”。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按部
(1).按照部類。 漢 王粲 《浮淮賦》:“羣師按部,左右就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若夫善奕之文,則術有恆數,按部整伍,以待情會,因時順機,動不失正。” 唐 劉禕之 《酬鄭沁州》詩:“緝圖昭國典,按部留宸矚。”
(2).帶領部屬。《東觀漢記·祭遵傳》:“將軍連年拒難,眾兵即卻,復獨按部,功勞爛然。”
(3).巡視部屬。《新唐書·令狐峘傳》:“ 齊映 為 江西 觀察使,按部及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梁尚書》:“ 鄢陵 梁尚書 官 陝西 ,一日,按部 河州 ,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長者
(1) 年紀大、輩份高的人
傷長者之意。——《戰國策·燕策》
為長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車行》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長者
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以君為長者。——《戰國策·魏策》
(3) 顯貴的人
伏虎
降服猛虎,比喻戰勝 * 勢力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天女
(1).天上的神女。《魏書·序紀·聖武帝》:“歘見輜軿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對曰:‘我,天女也。’” 宋 王安石 《宿定林示寶覺》詩:“天女穿林至, 姮娥 度隴來。” 清 龔自珍 《好事近·行篋中有小像一幅,以詞為贊》:“三界最消魂,只有辯才天女。”
(2).星名。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織女,天女孫也。”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占》曰:“織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3).燕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鷰,一名天女。”
隴頭
(1). 隴山 。借指邊塞。 南朝 宋 陸凱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宋 蘇軾 《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 雲。” 明 徐禎卿 《送士選侍御》詩:“胡天飛盡 隴頭 雲,惟見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詩:“ 隴頭 明瑞雪,天下扇東風。”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 漢 橫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晉 以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