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大風雨原文
海國今秋風雨多,等閒平地欲成河。
折腰半是遭風樹,生耳驚看厭雨禾。
處處路傍虞陷轍,家家屋底浚泉窩。
媧皇昔煉補天石,不補漏天將奈何。
詩詞問答
問:苦大風雨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苦大風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苦大風雨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海國
(1).近海地域。 唐 張籍 《送南遷客》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宋 蘇軾 《新年》詩之三:“海國空自煖,春山無限清。” 清 何紹基 《滬上雜書》詩:“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
(2).臨海之國或海外之國。 明 何景明 《送宗魯使安南》詩:“日月天門逈,星辰海國遙。” 清 卓爾堪 《題劉松年海島圖》:“ 中華 百貨資百蠻,海國紛紛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後》詩之九:“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平地
平整土地
折腰
(1) 彎腰行禮,現引申作“傾倒”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 * 《沁園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梁· 蕭統《文選·陶淵明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風樹
《韓詩外傳》卷九:“ 皋魚 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後因以“風樹”為父母死亡,不得奉養之典。《晉書·孝友傳序》:“聚薪流慟,銜索興嗟,曬風樹以隤心,頫寒泉而沬泣,追遠之情也。”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今親亡矣,縱使異日授一美衣,對一盛饌,尚當泣感風樹,憂思無窮。” 清 錢謙益 《太僕寺寺丞黃正賓授承德郎母王氏贈安人制》:“母儀邈矣,永懷風樹之淒涼。”
驚看
驚奇地注視。 清 劉大櫆 《途中所見》詩:“林外白光浮,驚看長湖水。” 清 劉大櫆 《過汶上贈鄧明府》詩:“如今白髮同尊酒,拭淚驚看夢裡人。”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家屋
居住的房屋。 蕭紅 《夜風》三:“洗衣服的婆子有個破落而無光的家屋,穿的是 張老太 穿剩的破氈鞋。”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五節:“原始家屋的進化一般是由平穴而豎阬而構巢而石累。”
浚泉
《詩·邶風·凱風》:“爰有 寒泉 ,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浚 , 春秋 衛 邑名。後因以“浚泉”為孝子不能事母而自責之典。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引:“始悲 浚 泉之有冽,今痛 防 墓之未遷。”
媧皇
即 女媧氏 。 唐 王勃 《七夕賦》:“ 媧皇 召 巨野 之龍, 莊叟 命 雕陵 之鵲。” 宋 秦觀 《代賀坤成節表》:“斷鼇立極,追配於 媧皇 ;用楫濟川,責成於 傅説 。”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籬邊兀坐村夫子,極口 媧皇 會補天。”參見“ 女媧氏 ”。
補天
(1).古代神話傳說, 女媧 鍊石補天。《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後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運。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業類補天,功均柱地。”《舊唐書·音樂志一》:“ 高祖 縮地補天,重張區宇,反魂肉骨,再造生靈。”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之八:“許國輸九死,補天鍊五色。” 清 屈復 《題元遺山<論詩>後》詩:“今古寧無鍊石手,補天原不用金針。”參閱《列子·湯問》。
(2).道家養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養生之法,潛神內視,則五臟之氣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達於腦中。腦為 崑崙 ,居上象天。補天即《黃庭經》所謂填腦;所謂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漏天
(1).謂如天瀉漏。比喻多雨、久雨或飛泉盛大。 宋 蘇軾 《廣州蒲澗寺》詩:“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
(2).地名。在今 四川省 雅安縣 境。其地多雨,故稱。 唐 杜甫 《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得風字》詩:“朝廷燒棧北,鼓角 漏天 東。” 楊倫 箋註:“《梁益記》:‘ 雅州 西北有大、小 漏天 ,以其西北陰盛常雨,如天之漏也。’” 宋 晁說之 《晁氏客語》:“ 雅州 蒙山 常陰雨,謂之 漏天 。產茶極佳,味如 建 品。 純夫 有詩云:‘ 漏天 常洩雨,蒙頂半藏雲’,為此也。”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