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地瘠戶貧甘省信,連稱荒旱卻非誠。
率圖因賑官為弊,徒使向隅民受名。
去歲秋成已過半,今年時澤更如情。
驅除惡吏施實惠,感名天和福萬氓。
詩詞問答
問:《陜甘總督李侍堯奏報麥收雨水情形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二
2. 甘省地瘠民貧乃向年官吏竟藉報災賑濟為名折收監糧其實上下通同侵冒分肥小民未沾實惠
參考注釋
連稱
連起來稱呼。《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二》:“應文書內所有二字,但不連稱,不得迴避。” 明 楊慎 《丹鉛雜錄·朋黨》:“後世朋黨二字連稱,以困君子,名實皆紊矣。” 巴人 《莽秀才 * 記》第一章:“在他左腦角上,長出一個小圓球,沒有發紅,卻挺像公鵝頭上的癤,他姓 胡 ,人們也就把他連稱做 公鵝癤胡二爺 。”
荒旱
氣候乾旱,土地荒疏
連年荒旱,民有菜色
卻非
亦作“卻非”。見“ 卻非冠 ”。
向隅
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受名
(1).獲得名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其水又西北,右合一水,水出東山,北俗謂之 貸敢山 ,水又受名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 巨淀縣 ﹞東南則 巨淀湖 ,蓋以水受名也。”
(2).獲得名聲。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名以同事而章》:“《孟子》:‘ 禹 稷 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考之《書》曰:‘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此 禹 事也,而 稷 亦因之受名。”
去歲
去年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過半
超過總數的一半以上
行程過半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時澤
猶時雨。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感氣運之和順,樂時澤之有成。” 唐 韋應物 《宴別幼遐與君貺兄弟》詩:“羣水含時澤,野雉鳴朝陽。”《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誠動乎上,惠洽於下,豈有時澤之艱哉。”
驅除
驅逐;排除
驅除雜念
實惠
(1) 實際的利益
從中得到實惠
(2) 具有實際好處的
讓顧客吃到既經濟又實惠的飯菜
天和
(1).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2).謂人體之元氣。《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封神演義》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3).天氣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標籤: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