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浮傳原文
權歸刺舉已條陳,慱士非才貴得真。
若也國恩殊不賣,單辭未必死功臣。
詩詞問答
問:讀朱浮傳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讀朱浮傳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讀朱浮傳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呂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呂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刺舉
(1).檢舉。《史記·田叔列傳》:“天下郡太守多為姦利, 三河 尤基,臣請先刺舉 三河 。”《資治通鑑·晉明帝太寧元年》:“ 氾公 糟粕書生,刺舉小才,不思國家大計。” 胡三省 註:“刺者,以直傷人;舉者,招人之過。” 嚴復 《原強》:“祖宗之成憲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實力焉。於是而督責之令行,刺舉之政興。” 周振甫 註:“刺舉,派人刺探陰私加以舉發。”
(2).謂檢舉奸惡,舉薦有功。《魏書·術藝傳·張淵》:“執法刺舉於南端,五侯議疑於水衡。”註:“太微南門,謂之執法。刺舉者,刺姦惡,舉有功。”
條陳
(1) 分開條目來述說
(2) 舊時下級向上級分條講述事情、建議或意見的文書
上條陳
非才
(1).無能,不才。指才不堪任。 晉 乾寶 《晉紀總論》:“樹立失權,託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六:“司刑司直 陳希閔 以非才任官,庶事凝滯。”
(2).用為自謙之辭。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同類皆先達,非才獨後時。”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又八年, 修 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
國恩
指封建時代王朝或君主所賜予的恩惠。《後漢書·來歷傳》:“ 耿寶 託元舅之親,榮寵過厚,不念報國恩,而傾側姦臣。” 晉 李密 《陳情事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舊唐書·李德裕傳》:“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清 魯一同 《關忠節公家傳》:“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單辭
亦作“ 單詞 ”。1.指訴訟中無對質無證據的單方面言辭。《書·呂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於單辭。” 孔穎達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未有與對之人。訟者多直己以屈彼,搆辭以誣人,單辭特難聽,故言之也。”《後漢書·朱浮傳》:“ 永平 中,有人單辭告 浮 事者。” 李賢 註:“單辭,謂無證據也。” 清 周亮工 《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鍛鍊之下,死者數輩,將以單詞具獄矣。”
(2).謂極簡短的言詞。 宋 洪邁 《容齋四筆·賢者一言解疑譖》:“賢者以單詞片言,為人釋謗解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引》:“古今文人學士,單詞片藻,品騭尚繁。” 清 戴名世 《己卯行書小題序》:“郡縣有司及督學使者之所以試童子也,或為單辭隻字,偪窄崎嶇,法有所難施。”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功臣
舊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現指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