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仙圖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選仙圖原文

自昔黃老言無為,謬說汗漫為神仙。

古人力探源未塞,今世復用根尤堅。

仙經自是物外來,畫圖誰向人間傳。

碧油堂印始等差,洞天福地分後先。

勢窮或滯酆都幽,采勝即上昆崙巔。

得失無端見掌握,勝負有勢生迴旋。

終朝相視何為哉,萬事不齊俱偶然。

物雖無庸意甚遠,為子探取題詩篇。

詩詞問答

問:選仙圖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選仙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2. 嘉慶本作者

參考注釋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黃老

黃帝 和 老子 的並稱。後世道家奉為始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申子 之學本於 黃 老 而主刑名。” 唐 韓愈 《原道》:“ 黃 老 於 漢 ,佛於 晉 、 魏 、 梁 、 隋 之間。” 宋 陸游 《古風》詩之一:“少年慕 黃 老 ,雅志在山林。”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謬說

錯誤的說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 郭緣生 《述征記》曰:‘ 濟水 河內 溫縣 注於 河 ,蓋沿歷之實證,非為謬説也。’” 宋 蘇軾 《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我生百事不掛眼,時人謬説雲工此。” 清 陳天華 《猛回頭》:“列位啊!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謬説,真正害人得很。”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探源

尋求源頭;探求本源。 宋 張九成 《辛未閏四月即事》詩:“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 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此書繇天地及經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鱗次,萬無漏一。”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蓋其探源泝流,自《風》《騷》以及 漢 、 魏 、六朝諸才人,無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較。”

今世

(1) 這一輩子

今生今世

(2) 現代;當代

復用

重複運用。

清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語詞復用例》:“古人用助語詞,有兩字同義而復用者。

《左傳》‘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尚,即猶也。《禮記》‘人喜則斯陶’,斯,即則也。”姚維銳《古書疑義舉例增補·補語詞復用例》:“《水經注》:‘雖千古茫昧,理世玄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愚按,容,或也;‘容或’復用。”

仙經

泛指道教經典。 晉 葛洪 《抱朴子·辨問》:“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三八:“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飄然物外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碧油

(1).青綠色油漆。 唐 元稹 《夢遊春》詩:“隔子碧油糊,駝鉤紫金鍍。”《花月痕》第三回:“進去,門左右三間廂房,廂房內人已出來,開著穿堂中間碧油屏門。”

(2).青綠色的油布帷幕。 宋 王千秋 《賀新郎》詞:“無奈東君剛留客,張碧油,緩按香紅舞。” 明 徐渭 《宣府槐龍篇》:“乘涼翠葆颯,撐暑碧油烘。”

(3).見“ 碧油幢 ”。

(4).指清澄的食油。 宋 蘇軾 《寒具》詩:“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

(5).借指綠水。 唐 李益 《送襄陽李尚書》詩:“樹暖然紅燭,江清展碧油。”

堂印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唐 韓愈 《次潼關上都統相公》詩:“暫辭堂印執兵權,儘管諸公破賊年。” 唐 王建 《送裴相公上太原》詩:“還攜堂印向 并州 ,將相兼權是 武侯 。”參見“ 堂老 ”。

(2).骰子擲雙重四稱為堂印。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飲酒家謂重四為堂印。” 清 郝懿行 《證俗文· * 》:“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等差

(1) 等級差別

(2) 差數相等

洞天福地

道教對神仙及道士所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合稱。後泛指名山勝境。 宋 陳亮 《重建紫霄觀記》:“道家有所謂洞天福地者,其説不知所從起,往往所在而有。”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仙樂微聞,名花爭艷,恍一洞天福地。” 包蕾 《豬八戒學本領》:“行近看時,更有那小橋臨澗水,奇石傍山門,青苔如毯,花香襲人,真箇是洞天福地所在。”參閱《雲笈七籤》卷二七。

後先

腳前腳後距離很近

舟與哨相後先。——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酆都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有 羅酆山 ,在北方癸地,周廻三萬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宮,周一萬里,高二千六百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人死皆至其中。”本謂 羅酆山 洞天六宮為鬼神治事之所,後用以附會 四川省 豐都縣 。 隋 置縣, 明 改“豐”為“酆”。1958年復改為 豐都縣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悼鶴》:“ 酆都 香稻字重思,遙想飛魂去未飢。”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誰著你遍谿山又禍延林木,你如今赴 酆都 ,千年萬載不得人身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酆都陰君》:“ 酆都縣 平都山 為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宜為神仙窟宅,而世乃傳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呵,兩個小野鬼當真野到 酆都 地府去了嗎?”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2) 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題》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掌握

(1) 熟知並能運用

除本國語言外,還掌握幾種語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運

勝負

(1) 勝利或失敗

從長遠看,戰爭的勝負決定於戰爭的性質

(2) 結果,結局

比賽的勝負要看臨場發揮

迴旋

(1) 盤旋

飛機在上空迴旋

(2) 可變通;可進退;可商量

終朝

(1).早晨。《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將圍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2).整天。 晉 陸機 《答張悛》詩:“終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願相同,終朝不離。”

相視

彼此看著對方

相視無語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不齊

在質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變的,可變的,不規則的,不均勻的

脈律不齊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無庸

毋庸;無須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探取

(1).試探。《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賊憑恃山川,二祖勞於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者。謂將以為不一探取,無由自弊,是以觀兵以闚其釁。” 茅盾 《子夜》八:“她以為父親是要利用 劉玉英 來探取 老趙 的秘密。”

(2).預支。《晉書·愍懷太子遹傳》:“東宮舊制,月請錢五十萬,備於眾用,太子恆探取二月,以供嬖寵。”《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探取,預取也。”

(3).摸取。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餡中置帋簽或削木書官品,人自探取,以卜異時官品高下。”《宋史·李迪傳》:“對曰:‘臣向在 陝西 ,以方寸小冊書兵糧數備調發,今猶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良朋意氣真豪放,肯把身投巨浪,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鄉。”

(4).探問。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十齣:“因甚家中鬧聲沸……到堂前探取,免心下多慮。”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多不到半月十朝,親家母又來探取。他道女孩兒不曾到家,驚的俺母親進退無措。”

詩篇

(1) 詩的總稱

這些詩篇充滿了革命激情

(2) 比喻類似史詩的事物

我們時代的壯麗詩篇

(3) 也比喻富有意義的故事、文章等

光輝的詩篇

詩詞推薦

選仙圖原文_選仙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