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

作者:嚴士貞 朝代:元代

方山原文

遙望群峰擁翠鬟,登臨殊覺倦躋攀。

枯藤倒掛長松上,峻瀑斜飛兩峽間。

龍捲雲歸常帶雨,犬隨人去自登山。

湫池只在危岑頂,欲啟瑤函論大還。

詩詞問答

問:方山的作者是誰?答:嚴士貞
問:方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方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嚴士貞的名句有哪些?答:嚴士貞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遙望

向遠處看;看遠方

遙望山頭的蒼松

翠鬟

(1).婦女環形的髮式。 唐 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越嘆》:“春衫袖,血淚斑,風沙滿面捲翠鬟。”

(2).指美女。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3).比喻秀麗的山巒。 宋 楊萬里 《題王亞夫檢正峴湖堂》詩:“西峴山光照舊廬,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躋攀

亦作“ 躋扳 ”。猶攀登。 唐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藩吊方漕西歸》詞:“儘緣雲鳥道,躋攀絶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長白山》:“雲霧開散, 長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獨癸巳諸君,躋扳尺寸,竭蹶終身。”

枯藤

(1).枯老的藤蔓。 宋 梅堯臣 《琅玡溪》詩:“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濺濺石間亂。” 元 馬致遠 《天淨沙》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西遊記》第二八回:“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

(2).稱藤製的手杖。 宋 陸游 《丙辰上元前一日》詩:“自笑閒游本無定,興闌隨處倚枯藤。” 宋 戴復古 《辛丑歲暮》詩之三:“能扶雙病腳,賴有一枯藤。”

倒掛

(1) 頭尾顛倒掛著。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購價格高於銷售價格

(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農民借支款額高於實際分配所得的款額也稱“倒掛”

(3) 某些社會現象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常理,與應該的樣子相反

體腦倒掛

價格倒掛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天覺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

龍捲

古代帝王朝服。上繡龍紋。《禮記·玉藻》:“龍捲以祭。” 鄭玄 註:“龍捲,畫龍於衣。”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登山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畫包括幾次登山

只在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雲》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危岑

高峻的山峰。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爾其危岑漏景,曲渚留寒。” 唐 王勃 《深灣夜宿》詩:“津途臨巨壑,村宇架危岑。”

瑤函

(1).玉制的書套。佛家、道家用以貯藏經文、符籙。 唐 李嶠 《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瑤函玉檢,答宇宙之隆平;寳網珠幢,迎天人之勝福。” 唐 司空圖 《月下留丹灶》詩:“瑤函真跡在,妖魅敢揚威。”

(2).泛指珍貴的典籍。

(3).指帝王的詔令。 明 何景明 《胡戶部父母同受封命》詩:“紫誥開天府,瑤函照 楚 鄉。”

(4).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唐 黃滔 《薛舍人啟》:“金口開時,講貫則處其異等;瑤函發處,推揚則寘彼極言。” 明 袁中道 《寄周儀曹野王書》:“壬子歲,曾得瑤函並柄頭詩,甚佳。”

大還

(1).謂全軍撤回。《左傳·襄公十四年》:“ 伯游 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 秦 禽。’乃命大還。”

(2).即大遷,日至於女紀之稱。《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 悲谷 ,是謂餔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參見“ 大遷 ”。

(3).大還丹。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赫然稱大還,與道本無隔。” 唐 馬湘 《詩》之二:“時人若覓長生藥,對景無心是大還。” 清 馮桂芬 《和朱蘭坡師重遊頖宮元韻》:“朗鑒無花推眼老,大還有藥駐顏童。”

(4).死之婉稱。 宋 樓鑰 《宜人楊氏輓詞》詩:“一昨聞微恙,寧知竟大還。”

詩詞推薦

  • 湖上晚歸

    釋契嵩宋代〕人間薄游罷,歸興尋舊隱。春岸行未窮,夕陽看欲盡。嵐光山際淡,天影水邊近。自憐幽趣真,清吟更長引。
  • 春郊看杏花

    王氏明代〕帝里驚看春色深,杏林遙間柳條陰。故園訊息經春斷,極目憑闌思不禁。
  • 度支梁諫議請病告以詩寄之

    楊億宋代〕經旬不謁未央宮,宴坐將誰語笑同。蜀郡相如非避事,淨名居士欲談空。門前賓客窺行馬,篋裹方書拾蠹蟲。西省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後坡

    徐僑宋代〕扶筇剝啄一山中,幽興偏於此處濃。前屏樹柯呈列岫,旁開林隙出奇峰。座迎夜月分吾石,樽度朝雲對汝松。俗客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月夜書懷二首

    陳傅良宋代〕送客門初掩,收書室更虛。新篁高過瓦,涼月下臨除。婦病才扶杖,兒饞或饋魚。今朝吾已過,莫問夜何如。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 福州北還雨中觀梅

    宋褧元代〕十年久共梅花別。乍見殊佳絕。臘前風景雨中天。翠竹青松,恰似映清妍。繁枝開遍香成陣。觸目忘離恨。玉人誰
  • 古意題徐令壁(一作題著作令壁)

    陳子昂唐代〕白雲蒼梧來。氛氳萬里色。聞君太平世。棲泊靈台側。
  • 白蓮

    楊萬里宋代〕花頭素片剪成冰,葉背青瓊刻作棱。珍重兒童輕手摺,綠針剌手卻渠憎。
  • 陵山

    方信孺宋代〕龜趺無處問行蹤,惆悵連江荔子紅。鐵鑄崔嵬真大錯,驪山銅柱久成空。
  • 次韻賓暘張氏山園紅菊

    方回宋代〕惟菊可配松,受命天地正。吾家植千本,朝耘暮灌潤。未言制頹齡,且用樂野性。嚴霜百草死,後皇布肅令。始知
  • 西塔寺陸羽茶泉

    裴迪唐代〕竟陵西塔寺,蹤跡尚空虛。不獨支公住,曾經陸羽居。草堂荒產蛤,茶井冷生魚。一汲清泠水,高風味有餘。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江南·春不見

    賀雙卿清代〕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蘇翰林送黃師是赴兩浙

    張耒宋代〕昔見君納婦,今見君抱孫。先公力種德,子合大其門。何為亦如我,有抱不得言。崢嶸胸中氣,默默自吐吞。誰如
  • 憶端子三首

    胡寅宋代〕不知埋玉已經年,忽值生朝倍黯然。空向夢魂期遠大,謬於方技覓安全。翩翩翰墨留身後,炯炯精神在黃泉。汝翁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友人許裳題宣平里古藤

    張蠙唐代〕欲結千年茂,生來便近松。迸根通井潤,交葉覆庭穠。歷代頻更主,盤空漸變龍。晝風圓影亂,宵雨細聲重。蓋密
  • 姚鉉宋代〕疏鍾天竺曉,一雁海門秋。
  • 奉和御製景靈宮迎牌

    夏竦宋代〕紫館成功屬盛時,道迎金榜耀文思。沉沉殿翼彌增麗,矗矗圭棱盡中規。祗薦實香清吹褭,下觀飈御彩雲隨。群心
  •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貫休唐代〕青松雖有花,有花不如無。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客從遠方來,遺我古銅鏡。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聖。天龍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秋

    陸游宋代〕會稽八月秋始涼,梧桐葉落覆井床,月明縞樹遶驚鵲,露下濕草啼寒螿。丈夫行年過六十,日月雖短志意長。匣中
  • 再題靜室

    乾隆清代〕五日駐山登兩度,亟來復亟慮勞人。知斯何若齋中坐,卻為名山靜契神。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