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原文
遙望群峰擁翠鬟,登臨殊覺倦躋攀。
枯藤倒掛長松上,峻瀑斜飛兩峽間。
龍捲雲歸常帶雨,犬隨人去自登山。
湫池只在危岑頂,欲啟瑤函論大還。
詩詞問答
問:方山的作者是誰?答:嚴士貞
問:方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方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嚴士貞的名句有哪些?答:嚴士貞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遙望
向遠處看;看遠方
遙望山頭的蒼松
翠鬟
(1).婦女環形的髮式。 唐 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越嘆》:“春衫袖,血淚斑,風沙滿面捲翠鬟。”
(2).指美女。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3).比喻秀麗的山巒。 宋 楊萬里 《題王亞夫檢正峴湖堂》詩:“西峴山光照舊廬,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躋攀
亦作“ 躋扳 ”。猶攀登。 唐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藩吊方漕西歸》詞:“儘緣雲鳥道,躋攀絶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長白山》:“雲霧開散, 長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獨癸巳諸君,躋扳尺寸,竭蹶終身。”
枯藤
(1).枯老的藤蔓。 宋 梅堯臣 《琅玡溪》詩:“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濺濺石間亂。” 元 馬致遠 《天淨沙》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西遊記》第二八回:“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
(2).稱藤製的手杖。 宋 陸游 《丙辰上元前一日》詩:“自笑閒游本無定,興闌隨處倚枯藤。” 宋 戴復古 《辛丑歲暮》詩之三:“能扶雙病腳,賴有一枯藤。”
倒掛
(1) 頭尾顛倒掛著。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購價格高於銷售價格
(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農民借支款額高於實際分配所得的款額也稱“倒掛”
(3) 某些社會現象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常理,與應該的樣子相反
體腦倒掛
價格倒掛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天覺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
龍捲
古代帝王朝服。上繡龍紋。《禮記·玉藻》:“龍捲以祭。” 鄭玄 註:“龍捲,畫龍於衣。”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登山
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
它的計畫包括幾次登山
只在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雲》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危岑
高峻的山峰。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爾其危岑漏景,曲渚留寒。” 唐 王勃 《深灣夜宿》詩:“津途臨巨壑,村宇架危岑。”
瑤函
(1).玉制的書套。佛家、道家用以貯藏經文、符籙。 唐 李嶠 《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瑤函玉檢,答宇宙之隆平;寳網珠幢,迎天人之勝福。” 唐 司空圖 《月下留丹灶》詩:“瑤函真跡在,妖魅敢揚威。”
(2).泛指珍貴的典籍。
(3).指帝王的詔令。 明 何景明 《胡戶部父母同受封命》詩:“紫誥開天府,瑤函照 楚 鄉。”
(4).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唐 黃滔 《薛舍人啟》:“金口開時,講貫則處其異等;瑤函發處,推揚則寘彼極言。” 明 袁中道 《寄周儀曹野王書》:“壬子歲,曾得瑤函並柄頭詩,甚佳。”
大還
(1).謂全軍撤回。《左傳·襄公十四年》:“ 伯游 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 秦 禽。’乃命大還。”
(2).即大遷,日至於女紀之稱。《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 悲谷 ,是謂餔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參見“ 大遷 ”。
(3).大還丹。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赫然稱大還,與道本無隔。” 唐 馬湘 《詩》之二:“時人若覓長生藥,對景無心是大還。” 清 馮桂芬 《和朱蘭坡師重遊頖宮元韻》:“朗鑒無花推眼老,大還有藥駐顏童。”
(4).死之婉稱。 宋 樓鑰 《宜人楊氏輓詞》詩:“一昨聞微恙,寧知竟大還。”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方山原文_方山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