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感寓原文

累累河畔草,枝葉自萎黃。

春夏水泉鑒,泛齧以為常。

何人憫其質,移之向丘岡。

丘岡亦自爾,糾結當路傍。

牧豎倍戕毒,行人漫悽傷。

幸不折斧斤,植性非所良。

高高太華岑,懸厓入冥蒼。

安得託孤根,歲晏相徜徉。

下有雲露滋,上有日月光。

芬華吐瘦真,永以離世殃。

詩詞問答

問:感寓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感寓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累累

(1) 多次

(2) 數目多得無法計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疊,重積;另聯貫成串,眾多的樣子

枝葉

(1) 枝條和樹葉

那棵大樹枝葉茂盛

(2) 比喻瑣碎的言辭或情節

(3) 子孫

(4) 喻同宗旁支

強本乾,弱枝葉

萎黃

(1) 蔫枯變黃

樹葉萎黃

(2) 瘦弱、疲憊、臉色發黃

面色萎黃

水泉

(1).河流與泉流。《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圜道》:“水泉東流,日夜不休。”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三:“ 蘇州 之地,北枕 長江 ,東表溟海,而水泉之勢,則與 江 平,故曰 平江郡 。”

(2).特指泉流、泉水。《漢書·翼奉傳》:“山崩地裂,水泉湧出。” 宋 蘇轍 《寄濟南守李公擇》詩:“山窮水泉見,發越遍溪谷。”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自爾

(1).從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東江 又西,與 利水 合……名曰 韶石 ,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爾年豐,彌歷一紀。” 宋 蘇軾 《上韓樞密書》:“自爾不復通問者,七年於茲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經七八日,漸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如神。”

(2).猶自然。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糾結

(1) 使陷入困惑或混亂狀態

連字母,即兩個或更多的字母糾結在一起而失去了原形的組合

(2) 可指難於解開或理清的纏結

當路

(1) 路中間

他站在當路望了一會兒

(2) 掌握政權

奸臣當路

牧豎

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辭·天問》:“ 有扈 牧豎,云何而逢?”《漢書·劉向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數年之間,外被 項籍 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宋 陸游 《識愧》詩:“幾年羸疾臥家山,牧竪樵夫日往還。”《明史·劉基傳》:“初, 太祖 以 韓林兒 稱 宋 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 基 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 啟 討滅了 有扈氏 後,就罰他們作‘牧豎’(牧奴)。”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斧斤

各種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宋· 蘇軾《石鐘山記》

植性

生性;秉性。《周書·劉志傳》:“ 志 少好學,博涉羣書,植性方重,兼有武略。”《太平廣記》卷二六七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麻秋》:“ 後趙 石勒 將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舊五代史·晉書·孟承誨傳》:“及 少帝 嗣位,以植性纖巧,善於希旨,復與權臣宦官密相表里,凡朝廷恩澤美使,必 承誨 為之。”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太華

山名。即西嶽 華山 ,在 陝西省 華陰縣 南,因其西有 少華山 ,故稱 太華 。《書·禹貢》:“ 西傾 、 朱圉 、 鳥鼠 ,至於 太華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 太華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懸厓

見“ 懸崖 ”。

入冥

(1).猶言上青天。冥,青冥。 漢 嚴忌 《哀時命》:“浮雲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

(2).舊時迷信說法,謂人死後進入陰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適 毛 家小郎子,病閹,十八歲而不能人。因悒悒不暢,賫恨入冥。”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得托

可靠,可信賴。《水滸傳》第二二回:“若到了彼處,那裡使箇得托的人,寄封信來。”

孤根

(1).獨生的根。謂孤獨無依或孤獨無依者。 唐 張九齡 《敘懷》詩:“孤根亦何賴?感激此為鄰。” 唐 張九齡 《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岩下》詩:“孤根自靡託,量力況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韻酬府判龐醇之見寄》:“直節羨君如指佞,孤根憐我異凌霄。” 柳亞子 《三月廿一夜聽羅邁部長報告時事有作》詩:“披肝瀝膽談團結,贏得孤根淚似麻。”

(2).獨立的根基;獨特的根底。 唐 杜甫 《灩澦》詩:“ 灧澦 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之三:“滄江見底應無日,萬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學觀》:“ 杜 之《典》, 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鄭樵 孤根,前無古人。”

晏相

即 晏嬰 。 春秋 齊 人,為 齊景公 相,故稱。 前蜀 韋莊 《撫盈歌》:“翠華長逝兮莫追, 晏相 望門兮空悲。”

徜徉

(1).猶徘徊。盤旋往返。《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猶彷徨。心神不寧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會 帝軒 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舊註:“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後漢書·張衡傳》作“相佯”。

(3).安閒自得貌。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 宋 陳亮 《何少嘉墓志銘》:“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疾。” 明 張羽 《秋日苕溪·道中》詩:“閒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雲露

(1).露水。 晉 曹毗 《詠史》:“體鍊五靈妙,氣合雲露津。”《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沉約 《修竹彈甘蕉文》:“切尋蘇臺前甘蕉一叢,宿漸雲露,荏苒歲月。” 唐 李蘭 《天晴景星見賦》:“矘朗惟明,疑沐其雲露;光芒振曜,若擊夫天飈。” 宋 魏了翁 《賀新郎·生日前數日楊仲博載酒見訪即席次韻》詞:“夢倚銀河天外立,雲露惺惺滿袂。看多少、人間嬉戲。”

(2).酒名。 宋 范成大 《雲露》詩序:“予素不能飲,病又止酒,比得佳釀法,客以‘雲露’名之,取吉雲五露,飲之則老者少、病者除之意也。”

有日

(1).多日。《晏子春秋·諫下十九》:“今君處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猶出若言,不亦甚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錢忠懿王 ﹞既至,會 太祖 幸 洛陽 郊禋,西駕有日矣。”

(2).有期;不久。《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行有日, 甘羅 謂 文信侯 曰:‘借臣車五乘,請為 張唐 先報 趙 。’” 唐 韓愈 《答李翊書》:“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且喜他肯與我修鍊,丹成料已有日。” 蘇曼殊 《碎簪記》:“接叔父書,謂聞人言,君受聘於 林 姓,親迎有日,然歟?”

月光

月亮的光線

芬華

香花。 晉 盧諶 《時興》詩:“摵摵芳葉零,橤橤芬華落。” 唐 白居易 《種桃歌》:“憶昨五六歲,灼灼盛芬華。”

(1).茂美。 唐 王勃 《游山廟序》:“乘杳冥之絶境,屬芬華之暮節。”

(2).引申為榮耀顯達。《史記·商君列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離世

(1) 遠離世俗,遠於世事

絕俗離世

(2) 婉詞,離開人世,指死亡

詩詞推薦

感寓原文_感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