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鄧德甫原文
高談耳冷幾經秋,解逅長沙得少留。
莫畏洞庭風浪險,主翁元是濟川舟。
詩詞問答
問:送鄧德甫的作者是誰?答:蔣擴
問:送鄧德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鄧德甫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2. 宋范公稱《過庭錄》 《過庭錄》:鄧璋德甫,永州人。范忠宣謫永,館門下,教授諸孫。後過長沙,與故人蔣擴充之遇,蔣有送詩云雲。蔣由是詩名播湖湘間。
參考注釋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耳冷
聽覺不靈敏。《類說》卷四十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孟弘微 對 宣宗 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諭輔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內相。’乃黜之。”按, 鷟 為 武后 時人, 宣宗 字或誤。 唐 白居易 《城鹽州》詩:“東西亘絶數千里,耳冷不聞胡馬聲。” 明 章懋 《與林亨大書》:“耳冷誨言,闊焉二紀,嚮往之懷,如水東注。”
幾經
經過許多次
幾經磨難
解逅
亦作“ 解後 ”。不期而遇。 宋 胡少汲 《與劉邦直詩》:“夢魂南北昧平生,解逅相逢意已傾。”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秦簡夫臨終詩》:“軀殼羈棲宅,妻拏解逅恩;雲山最佳處,隨意著詩魂。” 明 張肯 《聲聲慢》詞:“歲寒解後相逢,攜手歸來,輕盈一樣春容。”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解後今朝魚水合,解卻傷心雙結。”
長沙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風浪
(1) 風和波浪
(2) 比喻艱險的遭遇
久經風浪
主翁
(1).猶主人。與“客人”相對。 唐 呂岩 《題四明金鵝寺壁》詩:“聞此語,何欣欣。主翁豈是尋常人,我來謁見不得見,謁心耿耿生埃塵。”
(2).猶主人。與“僕人”相對。 宋 袁采 《袁氏世范》卷三:“婢妾與主翁親近,或多挾此私通;僕輩有子,則以主翁籍。”《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老蒼頭説:‘你新到我主翁家來,我們該請你吃三杯。’” 劉半農 《學徒苦》詩:“學徒進店,為學行賈;主翁不授書算,但曰‘孺子當習勤苦’。”
濟川
猶渡河。語出《書·說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後多以“濟川”比喻輔佐帝王。 唐 獨孤及 《庚子歲避地至玉山酬韓司馬所贈》詩:“已無濟川分,甘作乘桴人。” 明 張居正 《再謝御書疏》:“期少效濟川調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 黃君 濟川才,大器晚成就。”